来源:时间:2023-07-14 11:31:11
□ 石俊美
印度的伟大诗人有一段经典名句:“花朵的芬芳熏香了空气,但它的最终任务,是把自己献给你。”
农民的儿子郭振山,为了实现初心使命,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郭振山在炮火中走上抗日前线。
郭振山(1920-1993)原名师孟,山西平遥人,1938年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小学教师、小买卖人身份,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先后担任区长和县委宣传部长。
在一次与日寇的遭遇战中,当敌人枪口对着他射击时,身边的一位老战士毅然飞身将他扑倒在地。子弹虽然从老战士的头顶飞过去了,但战友的义举深深震撼了他的心灵,使他感受到了革命大家庭的真情和友爱。战友的壮举使他懂得了一个革命的道理,在遇到生命危险时首先要向老战友那样挺身而出,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战友。
正当他满怀激情战斗在敌人心脏时,汉奸告密使他险丧生命,凭着勇敢和机智从敌寇的魔掌中脱生。从此,为了革命的需要,为了不连累亲朋好友,将父母所赐的姓名师孟埋在心中,化名为郭振山。
郭振山在革命生涯中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从1951年开始,先后担任了介休、平遥、清徐、太谷4个县的县委书记。1965年又升任晋中地委副书记兼行署副专员。他在担任太谷县委第一书记期间,弯下身子,撸起袖子,深入基层在农村大力开展农业“四化”运动(水利化、机械化、化肥化、优种化),使太谷县率先迈入全国“四化”达纲要县行列,受到国务院表彰奖励。
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亲自撰写了《论太谷县的农业技术改革》的重要文章,发表在1963年第五期《红旗》杂志上,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郭振山因此被誉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县委书记的杰出代表。
郭振山运用毛主席著作教育干部群众。
1961年冬,我在太谷晋剧团工作时,为老艺人“一千红”记录整理了几个“失传”的晋剧剧本,我选了一个剧本进行改编,希望能排练上演。可是剧团领导不同意,说我翅膀还没长硬就想飞。我不服气就鼓起勇气,把剧本送给了郭书记,希望得到他的肯定和支持。过了几天,县委办通知我去见郭书记。
走进郭书记的办公室,他给我倒了一杯热水,叫我坐下,面带淡淡的笑容,给了一本毛泽东《在延安的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单行本。
郭书记首先说:“最重要的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认认真真学习毛主席《在延安的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首先解决文艺的方向问题,那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工作方向,为人民大众服务,尤其是为工农兵服务。”
郭书记接着说:“对照毛主席的著作,你的这个剧本中心思想低沉,倾向有问题。我们演出的戏剧,必须要把人民群众的干劲鼓起来,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郭书记和颜悦色,耐心地说:“你一个人这么快就改编了一个剧本,这样的干劲和勇气值得表扬,这种不服输的精神要坚持下去。要虚心向周永西学习,他虽然是个‘右派’,但是写剧本的水平可是全国一流的。”
郭振山对人民群众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太谷晋剧团有位老艺人胡老旦,胡老旦在解放前养成吸毒的恶习,解放后就戒了。后来开始酗酒耍酒疯。一喝就醉就乱跑,经常躺在马路上。有一天他躺在古楼旁,郭书记乘坐吉普车路过发现了他,立即停车,亲自扶起胡老旦,拍打他身上的泥土,将他扶上吉普车一直送回晋剧团驻地,一再嘱咐剧团领导:“要关心老艺人,想方设法帮助他戒掉酒。”
郭振山以真诚之心对待上访群众。
有一年夏天,太谷县晋剧团耿星明、贠丽珍等5人来榆次上访,要求见老书记郭振山。地委办的工作人员不敢接待,推说郭书记不在办公室。上访群众不满,转身来到我在地委宣传部的办公室,要求我联系郭书记。几位群众气愤至极,见不到郭书记就到地委大院静坐,我一边安慰一边打电话,郭书记一听情况,叫我稳住大家,他立即就赶到我的办公室。他们几人一见到郭书记亲自来了,气就消了一半, 贠丽珍还委屈得哭了起来。
郭书记首先自我批评:“对不起大家,慢待了同志们了,有什么话都可以说。”
来人反映剧团越来越不景气,连基本工资都发不了,找到县里不是推就是拖,根本不解决问题。
“人民群众的利益无小事”,郭振山当场表态:“你们的诉求合情合理,应该尽快解决,请放心。安心回去,这大热天小心中了暑。”
来人对郭书记非常信任,应承回去规劝剧团其他人不来上访。临走耿星明送给郭书记一袋太谷果和槟子。郭书记收了并照价付了钱。之后,郭振山对地委办和同志说:“有困难找政府,这是人民群众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信任的具体表现,我们不希望有人上访,最好是信访。但是人来了,就要实事求是认真接待,真诚面对问题,不推诿、不逃避,用真心化解矛盾。”
郭振山长期坚持业余文学创作硕果累累。
郭振山在做好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文学创作,发表诗歌120余首,编著剧本10多部,主要有电影剧本《古城女杰》《脱了军装还是兵》《铁掌雄风》《智擒黑货首》以及诗集《风土诗歌》回忆录等,与此同时还出版了长篇报告文学《王先传奇》,他的作品都是弘扬主旋律作品,不少作品获得全国和省里的优秀文学作品奖。
大型晋剧《杨庄路》,是郭振山根据他自己亲手培养的农业“四化”先进典型杨家庄的事迹为素材,以建设现代化农业为主题的现代晋剧,参加全省会演获得优秀剧目奖。
“文革”中,老郭书记被关押近3年,受到了非人的折磨。“文革”结束后,郭书记官复原职,对于曾经批判、整治、迫害过他的人,没有打击报复他们,而是主动登门安慰他们,用至真的宽容慰籍他们慑于报复而恐慌的心灵。
郭书记就是这样一位心胸坦荡、光明磊落、无私无畏地受到人们尊崇爱戴的人民公仆。
往事并非浮云,现在回忆起与他在一起的日子,他确实是一面明镜,是一面历经时代风雨磨洗的明镜,是一面能照见我们自己人生的明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