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3-09-06 09:35:33
经过深入调研采访、反复考证、精心打磨,今年8月,文化学者李晋萍撰写的《古阁悠悠立太行》由北岳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星河文库《古阁悠悠立太行》、纪录片《太行古阁》首发式暨座谈会”在左权县举行。该书是北京星河公益基金会星河乡土文库出版的第八本图书,《太行古阁》纪录片是与之配套拍摄的。首发式后,该书将作为乡土教材走进左权县的中小学、乡村、社区,以弘扬太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音乐学家田青教授曾为北京星河公益基金会策划的“辽州古阁展”题字。9月2日晚,刚刚抵达左权,将为“中国民歌盛典”录制节目的田青教授拿到《古阁悠悠立太行》,他说:“保护了古阁,就是保护了传统文化,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本次图书首发式暨座谈会由左权县委、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教育局联合举办,北京星河公益基金会和左权中学校共同承办。来自北京、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的专家、学者、媒体记者,以及左权、和顺、榆社的文联、作协、文物所等部门的30余人参加了活动。
《古阁悠悠立太行》作者、北京星河公益基金会行政总监李晋萍介绍了该书立项和成书的过程。著名传记作家、文化学者、北京星河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刘红庆生前考察走访了大量现存的辽州古阁后,曾写过一篇《给村落做个像样的封面:辽州古阁文化考量》的文章。刘红庆去世后,其夫人李晋萍在整理电脑文件时,发现了一个关于“辽州古阁”的简单书稿框架,于是萌发了将这本书稿完成的念头。当时,她凭着一定要帮刘红庆完成这本书稿的愿望,更主要是凭着自己对这些优秀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比热爱,觉得无论多困难,都要去试试。她的想法及完善后的书稿提纲得到了北京星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刘廷儒、副理事长郝彦田的支持和鼓励。这本书于是成为《星河乡土文库》第八本,正式立项。决心变成行动,是一个艰难却愉悦的过程,李晋萍多次往来于太行深处古辽州的左权、和顺、榆社的小村落探访古阁,在左权一住就是好几天。几乎每次都是天不亮就出发,到了村里,整个村庄一片寂静,还在睡梦之中……
最终,《古阁悠悠立太行》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共分为六讲,分别为古阁遗珍存辽州、文化承载看古阁、直隶州古阁典范、两辖县古阁典范、古阁的消亡抢救、古阁的保护初探。李晋萍认为,古代辽州所在的左权、和顺、榆社的乡村幸存的古阁,建在村口,下层有拱券供人畜通行,上层有供奉或瞭望等用的传统屋子,外形类似都市的城门楼子,既美观又实用,具有地标显示、住地与耕地划分、集体祭祀等多重功用,昭示一个村庄的存在感、文化感。千百年来,在感情上、心理上,辽州古阁与乡村的古树、古井、古寺庙、古戏台、古道、古宅、古墙等遗存一样,陪伴着辽州人的朝朝暮暮、进进出出,是人们生活空间和精神天地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辽州古阁以其独特的文化承载,区别于中国各地的古阁特色,成了辽州古村落显著的地域标志,成了辽州游子最容易牵出乡思的家乡标识。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生态文明部教授、原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张孝德为《古阁悠悠立太行》写了序言,并参加了活动。他说:“辽州的古阁,作为山西晋中一带独特的古老建筑,有其独特的价值,值得我们珍惜和保护。建议开辟出一条集古阁、古道、古栈道于一体的游学、住宿、高端行走的旅游线路,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记者 路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