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4-01-29
进站
“山尽寒随尽,春归客亦归。”料峭寒冬已近尾声,新春正跟随久未归乡的游子,将团聚的喜悦洒向每个角落。数十年来,“春运”始终驻守在岁末年初,连通起大江南北,护送着万千旅人。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繁忙的风景线也不断变换模样:出行方式更多元、旅途服务更暖心、“智慧春运”更便捷……让游子的归乡之路更为顺畅,内心更加温暖。与此同时,反向春运、南北互换旅游、自驾返乡等新现象,折射出人们的思想观念之变,浓缩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但无论回家路如何改变,都是一年到头最牵挂的乡愁、最幸福的期盼。
新变化——
出行多元 便捷舒心
1月27日,在晋中高铁站,56岁的陈国泰熟练地操作着,不到1分钟,便用身份证刷脸进入候车大厅。他说:“车票是我儿子在网上买的,3个多小时就到西安了,很是方便。”
陈国泰是陕西咸阳人,来榆次工作近20年。他回忆,10年前春节回家只能坐火车,中途还要倒两次车,路上最少要花费一天时间。随着榆次到西安的火车线路开通,他回家时间减少一半,10多个小时便可到达西安。如今,乘坐高铁到西安,只需要3个多小时,这让陈国泰由衷地感叹,多元的出行方式带来了更多便捷。
经历过春运期间普通列车的拥挤,现今,陈国泰更倾向乘坐高铁回家。他说:“高铁不仅经济实惠,而且舒适度比普通列车更高。”
从单一的出行方式,到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日益多元化的出行方式,让春运不再“一票难求”,也成为旅客顺利回家的“底气”。
今年30岁的孙鹏飞对此深有感触。2011年,他背着行囊和表哥一起从老家吕梁到榆次“闯荡”。在他的印象里,最初的几年,春节回家都是坐绿皮车,近300公里,绿皮车要连续“晃”5个小时。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他现在大多时候选择自驾回家。他说:“交通路网发达了,我现在经常回老家看爸妈,开车走高速只需要3个半小时就能到家。偶尔我也会坐高铁回家,两个小时就回去了。”
榆次火车站工作人员介绍,随着社会发展和航空便民化、高铁一体化、私家车普及化等运输格局进一步演变,近年来,该站春运客流量呈稳中有降趋势。该工作人员说:“如今,人们的出行方式更多元、更舒适,自驾、高铁、飞机成为更多人的出行选择。” (李娟)
暖心服务 便民利民
便捷出行,情满旅途。针对今年春运的特点,铁路部门创新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服务措施,让旅客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舒适。
“这个便民充电区真是太方便了。”在晋中高铁站候车大厅,正在给手机充电的旅客李月茹说,她要坐动车到四川,手机在候车时玩得没电了,没带充电宝,幸好候车厅有充电区。
在候车大厅内,旅客王磊带着4岁的女儿候车,他们从榆社站过来,在晋中站换乘回外地老家过年。王磊告诉记者:“我们早晨从榆社坐车到这里,没有出站就直接来到候车厅。”
记者了解到,春运期间,晋中高铁站持续优化“晋馨晋意”客运品牌服务功能,实行便捷的中转换乘服务,实现不出站换乘、无缝换乘,方便旅客联程,针对春运期间儿童旅客较多的实际,还增设了人工验证口。同时,提供免费充电桩,施行车票改签、简化学生票核验手续等一系列服务新举措,进一步增进旅客购票和温馨出行体验。
春运期间,榆次火车站大力开展“我是旅行者”活动,公示榆次火车站与晋中高铁站、太原南站之间的公共交通示意图,张贴周边车站的热线电话,方便旅客咨询;提供铁路12306App使用指导,方便旅客在铁路12306App上购票、验证和查找临时身份证;补充小药箱应急药品,为出行中突发疾病的旅客提供帮助,做好应急救助。
另外,记者发现,晋中高铁站、榆次火车站均设有妈咪小屋、残疾人通道,为特殊人群提供方便。候车厅24小时开放,保障食品饮水供应,满足旅客全天候乘车服务需求。同时,全力做好应对极端天气、客流激增等突发情况的准备,确保旅客有序平安出行。
车站内人潮涌动,站内广播不间断地播出温馨提示,旅客们在工作人员的温馨服务中,踏上归家的列车。 (闫淑娟)
巡检
科技助力 一路畅行
寒冬腊月,一年一度的春运大潮再次拉开帷幕,在车站、机场,刷脸进站、网络购票等科技应用成为春运的新宠,科技的翅膀为人们的回家之路增添了新的色彩。
如今,刷脸进站技术悄然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体验。1月26日,山西中医药大学学生李林洁刚刚实习结束,准备放假回河南省郑州市。“以前,每到春运期间,购票、取票的队伍总是排得长长的,人们提着大包小包行李,担心赶不上火车,大家都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些程序。”李林洁说,“现在好了,只需要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几秒钟就能完成购票,进站时只需对着摄像头刷一下脸,瞬间就完成了验证,真是太方便了。”
在以前,每到春运期间,人们总是需要提前很长时间去车站、代售点排队购票,只为确保能够买到回家的车票。如今,网络购票不仅省去了排队的烦恼,还为乘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家住湖南的小张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每次春运回家,我和家人都要提前去车站排队购票,有时候人太多,买不到合适的时间或车次,我们就只能等到第二天再走,那种心情真的很焦虑。现在不同了,有了网络购票,我可以提前一个月就预订车票,不用担心一票难求的情况。而且,网络购票非常方便快捷,我可以随时随地查看车次、余票等信息。这样心里就有底了,再也不用为买不到票而发愁。”
科技不断进步,春运也在不断升级。随着智能技术的应用、交通工具的多元化等,都为人们的回家之路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选择。 (王爱媛)
验票
新现象——
反向春运 让爱流动
提到春运,在许多人的习惯认知里就是节前集中返乡、节后扎堆回城的人口“大迁徙”。但如今,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转变,不少年轻人提前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乡。这一新潮的过年方式,子女可以不用再顾忌放假时间、高速拥堵等诸多因素,既可以尽孝,又能满足一家人团圆的心愿。
“烧肉、丸子、小酥肉……差不多都带齐了。”1月27日,腊月十七,家住灵石县交口乡小王庄村的韩兰云一早便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去居住在太原的儿子家过春节。“一周前,我就往太原邮寄了自家种的小米和亲戚给的玉米面,邮费就花了不少钱。这钱花得有些心疼,剩下的这些年货,我要自己带过去。”韩兰云说。
“前几年都是孩子们从太原回来过年,从去年开始就改成我去太原过年了。”韩兰云说,孩子们在太原工作都很忙,小孙女上幼儿园,过年就放那么几天假,再说村里比较冷,万一孩子回来有个感冒、发烧啥的也不方便,还是我去孩子家里过年比较方便。
韩兰云告诉记者,最初她不愿意去孩子家过年,老伴走后,考虑到孩子们每年就为了她一个人开车回来过年,心里也不舒服,这几年,村里和她差不多年纪的人都去了孩子所在的城市过年,她也想明白了,还是自己轻手利脚去一趟,有票就早点走,没票就晚点回,而且她发现在孩子的楼房里过年挺好,不用生火炉还暖和,非常省事。
“孩子在哪里,亲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韩兰云说,现在人们的过年观念都更新了,没那么多讲究,咋方便咋来,去孩子所在的城市过年,还可以感受城市的过年氛围。 (张凯鹏)
南来北往 旅游过节
对中国人来说,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是家庭团聚的时刻。与往年相比,今年选择外出过春节的人大大增加。许多南方人选择离开温暖的家乡,前往寒冷的北方过节。与此同时,北方的居民则纷纷南下,寻找冬日里的温暖。
离春节还有十多天,福建的夏先生早早就订好了机票,打算到平遥过春节。夏先生告诉记者,他有亲戚在晋中居住,这次来晋中过年,就是亲戚帮他张罗的,“这次,我想到平遥古城过年,一方面体验一下北方过年的氛围,另一方面也想了解古城的独特魅力。”
每年春节,平遥古城等晋中的知名景区都会举办一系列传统活动和民俗表演,让游客们感受到浓厚的年味和地方特色。夏先生表示:“我早就听说平遥古城的年味很浓,有很多传统的表演和活动。这次来平遥,希望能够体会到地道的北方年文化。”
和夏先生不同,市民李女士则打算带家人一起去南方过春节,感受南方的温暖阳光。
李女士平时工作比较忙,很少有机会和家人去外地过春节。今年,她决定带上家人南下去体验南方的春节。李女士告诉记者:“这将是我们第一次在南方过春节,想给家人一次不一样的体验。”从小在晋中长大的李女士,对于南方温暖的海滨、浪漫的花市一直有着诸多向往。
由于是第一次去南方过春节,李女士早早就做起了旅行规划,“我们打算腊月底前去,目的地是海南。”为此,她早早就和旅行社订好了行程。李女士表示,她早就有这个想法了,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今年总算能如愿以偿了。
随着交通的便利和人们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春节期间外出旅游,体验不同的文化和风景。不论是在冰天雪地中体验北方的豪放,还是在阳光沙滩上感受南方的温情,都改变不了春节团聚的主题。 (张颖)
归途
自驾返乡 满载而归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在外奔波的人们已经踏上返乡的路途。除了乘坐火车、客运班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外,今年春节,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自驾返乡,不仅可以自主安排行程,还可以欣赏沿途风景,满足个性化需求。
“以前回老家都是挤火车,现在打开导航、自驾返乡,带上老婆、孩子,特产、礼物装满后备箱,说走就走,方便多了。”1月26日,老家河南、在我市工作的乔鹏对春节返乡充满了期待,“父母辛苦了一辈子,由于离家远,平时很少回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开上车说走就走,回去还可以开车带父母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春节选择自驾回家过年的人不在少数,与公共交通相比,自驾出行简便易行,在时间选择上相对自由,完善的高速路网为自驾出行提供了基础保障,另外,春节期间高速公路免收过路费也为自驾出行节省了不少成本。
这几天,家住市城区安宁街的张女士准备返回老家运城,她的后备箱里承载的满是孝心。她表示,今年自己要和父母一起过年,不想老人家太操劳,所以提前买好了年货带回去,她说:“我还特地买了运动手环,可以时刻关注老人的心率、血氧、睡眠等身体情况,守护他们的健康。”
“自己开车回家挺方便的,从晋中回运城,4个多小时就能到。我们还带着小孩,坐高铁人多,抱着孩子不是很方便,也怕打扰到别人,况且过年在家探亲访友也需要用车。”张女士告诉记者。
随着春节的临近,自驾返乡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带着亲人的期盼,驶向家的方向。 (武玲芳)
策划:路丽华
统筹:李娟
摄影:程婧 杨洋
报眉设计:赵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