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4-06-03
针进针出,银针点点祛顽疾;手起手落,妙手招招定乾坤。
中医针灸学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思维和文化精华,涵纳大量的实践观察、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艺。
5月31日,由晋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晋中市总工会主办的2024年度晋中市卫生健康系统首届针灸临床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榆次区中医院举行。
本次针灸临床职业技能竞赛是一次全市范围、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大比武。为保证大赛的公平、公正,主办方邀请山西中医药大学专业教师及长治、大同等地的知名针灸专家担任竞赛评委。竞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初赛由晋中市各县(区、市)卫生健康体育局和总工会组织实施,来自全市各医疗机构的200余名中医医师经过层层选拔,最终选出43名精英进入市级决赛。
决赛设理论知识笔试和针灸临床实践技能操作两个项目,分别采用书面考试及现场针灸手法操作两种形式进行。
理论知识笔试主要对参赛选手的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三门针灸专业主干学科理论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进行考试。
这是一场公平、公正、合理的竞赛。
开考前,裁判员在现场进行了序号抽签仪式,来自我市各县(区、市)医疗机构的代表们随机抽取序号。紧接着,根据序号顺序,考生们从标签箱中抽取属于他们自己的准考证号。
考场内,气氛紧张有序,考生们或低头陷入深思,或在试卷上挥洒自如,用他们扎实的针灸治疗学理论知识,对专业问题进行精准的解答。
这是一场考验专业技能的竞赛。
当天下午,针灸临床实践技能操作项目在榆次区中医院针灸推拿中心举行,分腧穴定位、刺法、灸法操作项目进行比拼。
随着工作人员安排参赛选手进入比赛场地,比赛正式拉开了序幕。
“我抽取的是3号题,石门穴位于脐下2寸,前正中线上,归任脉……”1号考区内,参赛者从题库中抽取题目后,口述着穴位的名称和归经,手指则准确无误地在人体模特身上标出穴位的位置,动作流畅而精准。
青龙摆尾、苍龟探穴、子午捣臼、龙虎交战……2号考区内,参赛者两人一组,互为人体模特,相互之间进行着刺法操作。每一次的进针、提插、捻转都凝聚着参赛者丰富的经验。
灸法考区内,参赛者从操作盘中取出艾绒,搓揉成橄榄型艾团,置于针柄位置,展示了温针灸的独特魅力和治疗效果。
小小银针,大有乾坤。一根银针提捻旋转聚经气,一双能手揉捏点摩解病痛。比赛中,参赛选手们沉着应对,展现出扎实的针灸技术功底和从容自信的精神风貌;灵巧的手指、娴熟的手法为在场的评委展示了中医传承不息的针灸技术,展示了中医特色、中医魅力。
手法是否精准,穴位是否到位,操作时是否规范,这些都是技能实操环节的得分关键点。“本次针灸临床实践技能操作的三个项目,可谓针灸大夫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山西省中医药大学针灸临床教研室主任、裁判长薛聆表示。
练“针”功夫,秀“针”才华。经过激烈角逐,晋中市中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九针疗法”传承人张鹏飞荣获此次竞赛个人一等奖。在他看来,比赛是赛,也是学,“除了认真学习针灸理论知识,对经典的针刺、艾灸手法,也进行了反复的练习。”张鹏飞表示,“通过此次竞赛,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针灸人才,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
针灸临床职业技能竞赛是全市卫生健康系统职业技能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造“五型卫健”,抓实“九个提升”,在奋勇争先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此次针灸临床职业技能竞赛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我市中医针灸行业的一次深度检阅,也是对针灸技艺传承与发展的一次有力推动。”晋中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石改兰表示,“通过竞赛,我们能选拔出全市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也能激励全市中医医务工作者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用,在全市营造学知识、练本领、强技术、夯基础的氛围,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我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 武玲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