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文化

厥惟寿阳

来源:晋中新闻网时间:2024-06-06

韩慕青

山右并州,有明珠焉,厥惟寿阳。

寿者,五福之首。《说文解字》:寿,久也。《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阳者,乾也。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易经·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寿阳,得天地之化育,汇三晋之精华。上承刀耕火种,下启伦理教化,穿过汉风唐雨,历经宋韵元声,历经岁月转逝,见证一个古中国的文明更迭。

古马首邑 晋冀要冲 

太行东麓照寿川,万叠烟螺紫翠浮。

寿阳因位于寿水(白马河)之阳而得名,枕恒岳络太行,有“晋陕通衢”“锁钥晋冀”“陵京锁钥”之称,地处太原、阳泉、晋中三市之交,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古人说马首是瞻,其利断金。寿阳建制于春秋晚期,时称“马首邑”。明代成化版《山西通志》载:“马首城,在寿阳县东南十五里东宁村。”西晋太康年间置寿阳县,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秦将王翦破赵灭燕,汉将韩信背水一战,慕容垂、拓拨珪次第伐燕,宋太宗平北汉,朱元璋取元都,李自成进北京,宋景诗趋直隶等等无数战事,均经此战略要冲。百团大战在寿阳打响第一枪,"白刃格斗英雄连"以少胜多,打破了八路军拼刺刀拼不赢日军的神话。西庄伏击战生擒日军最高将领天皇裕仁外甥铃木川三郎。刘胡兰式的女英雄尹灵芝,威武不屈,慷慨就义,如一面红色的旗帜,飘扬在太行山之巅。

明清时期,借助优越的交通条件,寿阳发展成山西东部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晋东、冀西等地的驼队、马帮于此汇集、中转,然后分发到各处。宗艾镇一带的工商业、金融业等高速发展,誉为晋商“旱码头”,和临县碛口“水码头”驰名,经济繁荣程度堪比今天昆山义乌张家港那样的段位。

如今的寿阳,是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重要卫星城,统筹太原和晋中城区溢出效应,兼顾平川和东山资源禀赋,太旧高速、石太高铁、太原东二环、307国道、榆盂线、九榆线等交通干线横贯全境,随着青银二广高速太原联络线、东山隧道和龙城大街东延工程的实施,在古代“晋陕通衢”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长寿之乡 安养寿阳

硕大无比的脑门儿,一手托着寿桃,一手拄着木杖,笑容可掬,慈祥可亲,千百年来深受民间百姓的喜爱和敬奉。

据《寿阳县志》载,象征长寿、吉祥的南极仙翁老寿星就出生在平舒乡黄岭村。县境西北的圣佛山、鹿泉山供奉的主神就是老寿星;松塔镇长岭村北的长寿山,老寿星曾在此修炼、养生,山上建有寿仙宫。据说老寿星在成仙上天时,想给家乡人民留点血脉,便掰下一个脚趾种到了大地上,脚趾即成为寿阳的尖山。

老寿星堵黄岭壑、二郎担山赶太阳、老寿星帮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承载了寿阳人改天换地的斗争精神和对丰衣足食、生活安康的期盼,冠以“寿星”的河、槐、洞、泉、寺、钟等文化遗存,也反映了寿阳人对健康是福、生命无价的高度认同。在寿阳,寿文化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如“寿”字牌联,五蝠捧寿、麻姑拜寿等瓷器,独特的挂长锁,寿星石子棋等习俗。2008年1月,寿阳被授予“中国寿星文化之乡”“中国寿文化研究基地”。次年3月,《老寿星传说》被列入山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统计,全县80岁以上老人7100多人,占比3.6%以上;百岁以上老人15人,达到十万分之7.5。全县人均寿命达80岁,白发银龄的长寿老人比比皆是。

“长寿之乡·安养寿阳”,寿阳给自己打上新标签,向世界递上新名片,依托“中国寿星文化之乡”品牌,深入挖掘绿水青山的生态美、健康宜居的田园美、厚德仁孝的人文美,赋予寿星文化时代意义和丰富内涵。对于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寿阳人会把“来寿阳增阳寿”作为最好的祝福送给他,临别时再赠一句:“常来寿阳走一走,最少活到九十九”。

耕读为本 艾商称雄

寿阳坐拥百万亩耕地,土壤肥沃深厚,有“山西粮仓”美誉。历史上,寿阳人具有亦耕亦读的文化传统。“半榻暮云推枕卧,一犁春雨挟书耕”。明万历年间寿阳知县蓝尚质,“出私财数十馀万”,教民纺织,教民“肇牵服贾”,在其治理下,寿阳“一年织事成,两年狱讼清。三年机杼不空鸣,篝镫万户闻书声。”平舒祁氏家族以耕养家,以读兴家,“一门五进士,三世四翰林”。“三代帝师”祁寯藻勤政爱民,亲撰《马首农言》劝课农桑,传承弘扬农耕文化。久而久之,寿阳耕读田园、重教兴学蔚为风尚,人才之美一时甲于东山。

进入新时代,寿阳弘扬传承《马首农言》农耕文化,做大做强“寿绿”蔬菜、优质玉米、玉露香梨产业。依托“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打造“华北有机旱作农业之芯”。玉米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省首位,亩产创全省最高纪录。全县“双层托管”土地20万亩,全程机械化生产,土地变成了村民的“养老金”。

宗艾镇地处晋冀通京要冲,正太铁路通车前,执寿阳商界之牛耳。彼时彼地,艾商以“旱码头”为核心,商贾辐辏,货通天下,销售半径辐射晋冀陕蒙周边省份及京津、东北等广大区域。其间,巨商富贾,代不乏人。活跃于晚清民国时期的“张祁李孟袁,郝聂赵王阎”十大户,凭靠“买卖搅庄户”模式,积累了大量物质财富。十大户之首宗艾张曰士规模最大,开设字号28家,实力最为雄厚。

为进一步拓展商业版图,艾商勇开风气之先,对晋商拨兑制度进行大胆改革,独创了信用货币“克钱”,意为“克兑”现银现钱,办理债权债务转账。艾商以优惠的利润,把外商和县内大宗存款铸银存锭,大宝五十两,小锞五两、十两不等。银锭有别于太谷元宝,呈球形,银色温柔雪白,包浆自然温润,市场信誉卓著,人称“圪蛋”。从清朝中叶到民国年间,寿阳县衙均用此银锭上缴田赋税金。省巡抚及知府、知州衙门分发俸银时,官吏衙役争要“寿阳圪蛋”。“寿阳圪蛋”一时风头无两,成为业界公认的硬通货。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寿阳以艾商精神铸魂,以山西中部城市群重要节点为引领路径,与太原迎泽区、中北高新区等共建“飞地经济”示范区,通过能源保障、物流集散、农产供应、数创服务、文旅康养“五子联动”,推动双百双创、三件大事等牵引性工程,建设“三区一基地”“3+2”百亿级产业园区,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晋中样板,让“货通天下、利通天下、义通天下”的盛景在寿川大地重现。

文献名邦 厥惟寿阳

寿阳自公元前514年(晋顷公十二年)建置以来,文风千年兴盛、文脉世代传承不绝。唐长庆二年,兵部侍郎韩愈赴镇州平叛,宿太安驿,与寿阳茶食结缘,欣然题诗“不见园花兼巷柳,马前唯有月团团”。唐皇室李通玄隐居神蝠方山,著述佛学巨著《新华严经》,臻至佛道合一最高境界。明末清初,傅山出家五峰山,始终保持民族气节,终成旷代文化大师。一代文宗元好问名作《宿张靖田家》,感情真挚,鼓呼民生,独具史诗风范。清寿阳知县吴祚昌关心民瘼,所作《通咏八景》堪称寿阳版《清明上河图》。经学大师祁韵士编撰《西陲要略》《西域释地》等史地名著,执掌兰山书院、莲池书院,开一代学术新风。三代帝师祁寯藻为晚清诗坛主持、书法大家,其农学著作《马首农言》,不仅对现今的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对研究中国农业史、农业科技史更具重要价值。

全县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有不可移动文物629处、古建筑472处,总量居全市第二。县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龙泉寺、福田寺、普光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9项。县内宋、元、明、清、民国建筑遗存较多,北魏灵嵩寺石窟规模宏大,令人叹为观止,宋代普光寺完整地保留了彼时建筑艺术特征,可谓精美绝伦,元代福田寺古朴大气,堪称文物瑰宝。全县成功申报1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和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宗艾镇下洲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平头镇黑水村成功申报第二批山西省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坚定文化自信,加快寿阳发展。寿阳实施“四大文化工程”,着力打造新时代县域文化高地。一是历史文化溯源工程,实证寿阳一万年文化史、一千五百年文明史,完整准确讲好寿阳历史。二是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做好福田寺、羊摩寺石窟、爱社傩舞等国保单位、重点文物、非遗项目的保护利用,让更多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三是长寿文化运用工程,深度挖掘寿阳长寿文化,全面叫响“长寿之乡·安养寿阳”品牌;四是文化阵地培育工程,推进“三馆一院”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创新打造文化寿阳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