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科教

粉墨逐梦 春满人间

——从晋中市艺术学校走出的梨园新秀要菁屿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5-12

要菁屿舞台扮相 资料图

在戏曲悠悠流淌的岁月长河里,山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要菁屿宛如一颗星辰,带着对戏曲炽热的爱与执着坚守,一路披荆斩棘,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动人篇章。

13年来,从晋中市艺术学校的懵懂启蒙,到吉林艺术学院的潜心深造,再到如今在戏曲传承领域的积极探索,她始终怀揣着“传承戏曲基因、践行文化使命”的初心,在戏曲舞台上绽放独特光芒,在传承道路上镌刻深深印记。

在晋中市艺术学校戏曲表演专业学习期间,要菁屿初露锋芒,在校园舞台上崭露头角。回想起参加第十八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比赛,要菁屿满是感慨:“当时心里特别紧张,但又憋着一股劲儿,就想把平时练的东西都展示出来。听到自己获得‘金奖十佳’时,感觉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清脆的唱腔、优美的身段,让她仿佛一只百灵鸟,在戏曲的天空自由翱翔。在中国田汉戏剧周刀马旦组赛场上,她再次凭借出色发挥荣获“探花”称号,一招一式尽显飒爽英姿。

学业上,要菁屿也毫不逊色,凭借优异表现获得山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山西省“文明风采”比赛三等奖,还荣获“郭雅志奖学金”和“校长特别奖”。这些荣誉就像明亮的灯塔,照亮了她戏曲之路的起点,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走下去的决心。

带着对戏曲的热爱与执着,2019年,要菁屿考入吉林艺术学院京剧表演专业,开启了新的求学征程。在这里,她如鱼得水,尽情汲取戏曲艺术的养分,不仅在学业上刻苦钻研,还积极投身社团活动和艺术实践。作为吉林艺术学院戏曲学院京剧社团社长和大学生志愿者负责人,她带领社团成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从社团实践教学到戏曲进校园、进社区,每一项活动都倾注了她的心血。

“刚开始组织活动的时候,遇到了不少困难。有些同学对戏曲不了解,参与积极性不高,社团里也有人觉得戏曲太传统,接受度有限。但我告诉自己不能放弃,得想办法让大家感受到戏曲的魅力。”要菁屿回忆道。她热情满满,将戏曲的种子播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在原创剧目《阴阳河》中,她成为核心成员。排练时,她深入挖掘角色内心世界,反复打磨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腔。“为了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我能练上百遍,有时候练得胳膊都抬不起来了,但一想到能让角色更鲜活,就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正是这样的执着追求,让她在舞台上绽放光芒,先后荣获全国首届“星光奖”戏曲演唱大奖赛铜奖、第八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大学生竞演组第一名、全国高校微电影展示活动三等奖、吉林省微电影评选一等奖、吉林戏剧节专业院校组表演一等奖等奖项。

她还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在中国与俄罗斯两国青年交流活动中,她参演的《贵妃醉酒》让俄罗斯友人领略到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看到他们对中国戏曲这么感兴趣,我心里特别自豪。”要菁屿说。

在全国舞台美术高等教育成果展系列活动中,她在《桃李梅》中饰演的“秋兰”灵动俏皮,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专场,她主演的《扈家庄》技惊四座,仿佛将观众带入金戈铁马的古代战场……

在戏曲传承道路上,要菁屿深知责任重大。她不仅在舞台上发光发热,还积极投身戏曲教育和公益实践。任吉林艺术学院戏曲学院京剧社团社长期间,她带领社团成员走进当地安民小学,开展长达16周的“京剧公益课堂”。“看到孩子们从对戏曲一无所知,到慢慢喜欢京剧,甚至能跟着哼唱几句,那种成就感无法用言语形容。”她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将京剧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传授给孩子们,让200多名师生感受到戏曲魅力。她还参与组织“戏曲进校园、进社区”活动12场,覆盖千余人,获得“最具贡献者”称号。

回首戏曲之路,要菁屿满怀感恩:“晋中市艺术学校的培养为我打下了扎实基础,让我有了‘唱念做打’的本事;吉林艺术学院给了我更广阔的平台,让我有了‘守正创新’的视野。”

展望未来,她目标清晰:“我想在戏曲形体训练学术研究上深耕,让传统戏曲在当代教育领域更科学地传承。我希望能扎根基层,走进更多校园和社区,让更多孩子触摸戏曲的‘水袖翩跹’与‘刀马英姿’。我带着母校‘德艺双馨’的期许,要在舞台上展现文化自信,在实践中书写青春答卷,为戏曲事业贡献全部力量。”

记者 武玲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