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文化

酎泉寺的千年银杏与一汪春水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5-14

周俊芳

莺飞草长时节,最宜到郊外踏青。恰逢晋中市作家协会组织“怡然见晋中 文学赋能乡村振兴”采风活动在太谷区侯城乡启动。风光旖旎,文友相聚,突然想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此情此景,颇似上巳节会稽山阴之兰亭。

凤凰山,蕴藏了太多古老神秘的传奇,留下不少鲜为人知的传说。如果说乌马河是太谷的母亲河,那么凤凰山就是太谷的龙脉灵山。

凤凰山下,有座酎泉寺,位于侯城村西南,是太谷古十景之一的“酎泉春水”。酎泉一词的来历,有多种说法,其中之一说是商纣王曾来太谷境内巡视,饮过此地泉水,盛赞此处山美水甜,后有人在此建观修行,名曰“纣泉寺”,后为避讳将“纣”改为“酎”。过去那么久,无法确定商纣王是否来过,但可以确定的是,此处有泉水从石隙中汩汩流出,水质甘冽,可酿美酒。

酎泉寺坐南朝北,依山而建,门前一洼池水,绿波荡漾,好似春水,水中有小亭,一座小桥穿行而过,上台阶迈进寺院大门,眼前豁然开朗,宽敞的广场中央有棵高大的千年银杏树。一座寺庙是不能没有一棵树的陪伴,而一棵树全赖一座庙而站成了永恒。一棵有生命的树,一定是一座寺庙最好的见证,亦是彼此对抗岁月最好的加持。

一个村子的历史,老树最有发言权,一座寺庙的荣辱,参天大树无疑是最坚定的守护神。老人们常说,树老成精。敬畏自然,不妨从种下一株树开始,也许,他们会是千年后的那份惊喜。

仰头向南,沿着二三十个台阶向上,是第一层庙宇,上面赫然四个大字“不二法门”,雄劲有力,气势恢弘,落款是民国时期书法家赵铁山。这个有着“华北第一枝笔”的太谷人,很有传奇色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后一批拔贡,却拒绝为官出仕。

不二法门,意为入此门便可悟道。但纵观酎泉寺历史,最早建于南北朝,唐毁于火灾,重建后更名白将军祠,宋重建更名隆道观,金易名隆道宫。清康熙年间再次修葺并易观为寺,成为太谷第一名胜,抗战中,遭到战火破坏……分明就是一座饱经沧桑的老者,蹒跚而来,在斑驳岁月中,以各种面目示人,或许修道本就是尝遍人间苦痛,或许所谓悟道也是要看淡所有才行。

山势陡峭,庙宇依山形而建,并不宽绰,几步跨出门外,又是一组陡立台阶,需扶两侧石栏杆,每一层建筑各不相同,贴着崖壁向两侧,或有一座小庙,或有一处石龛,看样子破旧斑驳。

再上两组台阶,到大殿门前,相对宽敞,外有围栏,可凭栏远眺,一览无余。进入大殿,依山雕有一尊大佛,三四丈高,多处斑驳损伤。据说是北魏石佛,距今1500多年。明万历《太谷县志》记载:山麓有佛像,因山凿成,负阴向阳,大数十围,号三佛,建阁贮之。

石壁之上有明显水流冲刷过的痕迹,据说这里便是酎泉之源,早期,泉水自此缓缓流出,沿着寺庙山崖层叠而下,汇于山门外池塘中,乃形成“酎泉春水”盛况。《太谷园林志》记载:当春时,泉声濑玉,山形倒影,游鱼飞露,瞩目可观,骚人墨客赏游相继,有江南之风景焉。

当年景观不复得见,但春色如许,仍不免令人心旷神怡。寺中不少匠人在忙碌修缮,大殿西侧崖壁上有“第一山”字样,落款米芾。这位“宋四家”(指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之一的怪才,祖籍山西太原,后居湖北襄阳,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是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下台阶走出寺外,回望阳光下的酎泉寺,心中无限感慨。据介绍,20世纪70年代,因盲目挖掘水源致使酎泉水脉受损,泉水减少,为建化肥厂拆寺损毁,古寺遭到毁灭。1993年,酎泉寺对面的山西中药厂,联合社会各界集资300余万元,对其大规模修葺,更名龟龄山庄……

酎泉寺从风雨中走来,一身沧桑,纣王来过否已然不重要了,寺中泉水断流已然不重要了,只要有千年银杏的守护,有春日萌发,夏日茂盛,秋日璀璨,冬日坚守,这里就还有灵气,有韵味。

乘车向西往凤凰山,远处山洼石雕龙头处,欢声笑语,是来取泉水的人群。《永乐大典·太原府志》记载“酎泉水,在县南一十里,源出凤凰山,为二池并北流,西北合咸阳谷水,谓之交河,水味至甘,可成佳酿,故有酎名……”古人诚不欺我,凤凰山之“酎泉”,可入药可酿酒。《太谷县志》记载“唐代百药以供皇上”,怪不得太谷有那么多传统名药,中华老字号广誉远(前身山西中药厂)声名远播,龟龄集、定坤丹和安宫牛黄丸被认定为国家级非遗产品……

何其有幸,酎泉水成就了太谷的中医药传奇;何其有幸,酎泉寺见证了凤凰山的历史渊源;何其有幸,千年银杏陪伴了古寺的沧海桑田;何其有幸,在如此春光中,我们走进酎泉寺,品读它的宁静与跌宕,感受酎泉春水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