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财经

勇立潮头竞风流

—— 我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场景应用赋能千行百业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5-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要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

5月8日,省委书记唐登杰在我市就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进行调研,指出要坚持创新引领,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场景应用。

聚焦人工智能,推动多场景应用,赋能千行百业,晋中正成为时代宏音里的跳跃音符,以超乎寻常的智慧、勇气与坚韧,拉满弓、再攀峰。

山西嘉世达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洒拖”系列擦窗机器人,远销海内外70余个国家和地区;

海纳实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设立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创造性实施“资源—技术双循环”战略,技术成果转化周期缩短40%,成本降低35%。

……

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书记唐登杰调研晋中工作要求,把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统筹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全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在晋中大地开新天、立潮头。

迎风而上

抢占发展“智”高点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近年来,我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统筹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产业发展,下好先手棋,抢占发展“智”高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一线调研、现场办公、专题研究,科学研判形势,精准把握重点,全力推动人工智能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2月13日,市委书记常书铭就赴综改区晋中开发区调研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专程来到山西戴德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山西汾西华益实业有限公司,了解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智能化矿井建设情况。3月20日,常书铭又来到山西嘉世达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调研,鼓励企业要关注前沿科技与智能产品应用,钻研核心技术,冲击单打冠军,稳固行业领军企业的地位,走好创新发展之路。

……

调研、思索,部署、谋划。如何把握时代大势、顺应发展浪潮?立足晋中实际,市委书记常书铭提出要深度探索应用场景,孵化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加大技术研发与应用场景合作,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效。

日前,在山西嘉世达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数千台新型擦窗机器人正在接受工作人员的性能评估和测试,检测完毕后发往海外市场。作为人工智能行业领军企业,嘉世达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洒拖”系列擦窗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慧楼宇等多个领域,产品远销海内外70余个国家和地区,展现出山西智能制造的创新实力。

为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一线办公问难点、破堵点。市直相关部门全力打通融资渠道,探索建立科创专项基金;支持国企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硬科技;综改区晋中开发区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构建起政产学研用全链式人工智能创新生态。

随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戴德皮带机智能巡检机器人、汾西喷浆机器人……一系列行业领先的人工智能产品在晋中相继涌现。

我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采掘业本质安全、制造业转型升级、农业增产扩能、服务业提质增效、文旅业场景拓展,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我市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人工智能+”

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让人工智能更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既是高质量发展破题之举,也是产业转型关键之策。

我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统筹推进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强化技术链、延伸数据链、拉长产业链、优化人才链、创新生态链,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5月12日,记者在龙湖精密电子(山西)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两条国产计算机整机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行、赶制订单。高速贴片生产线如同一条条灵活的“绣花线”,在主板上精准地“绣”上芝麻大小的芯片。经过精密的上料、印刷、贴片、回流焊接以及AOI检测等工序,一块布满元器件的主板便成功“出炉”。

作为华北地区领先的SMT先进制造中心,龙湖精密电子(山西)有限公司已与中科计算技术西部研究院、南京阿凡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50余家省内外企业建立深层次合作关系,构建起“中心厨房”模式的精密电路板(卡)加工制造中心。

此外,“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勃然而兴,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在我市加快崛起。

山西银圣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专业生产硅钢级氧化镁的民营企业和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市委书记常书铭的指导和鼓励下,该公司提振“爱拼会赢”精气神,抢抓当前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机遇,每年用于投入研发环节费用超过企业销售收入的20%,紧盯“卡脖子”技术难题持续攻关,努力在全市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当先锋、作表率。

宇皓新型光学材料有限公司坚持攻关光学、微结构等核心技术,利用人工智能实现生产过程的全自动化、智能化,进一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

此外,晋中国家农高区通过数据采集、AI运算等,大幅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平遥焕真科技艺术馆、介休张壁古堡数字文旅体验项目以AI赋能点亮文旅新光;智慧养老、智慧医疗走进百姓日常,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美好、体验更舒畅。

从综改区晋中开发区的北斗产业园到榆次区数字产业园,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发展,校企合作日趋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才、科研团队扎根晋中,不断夯实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基础,推动晋中在人工智能新赛道上扬帆远航,驶向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彼岸。

创新驱动

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晋中正以昂扬之势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海纳实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内科技型通信民营企业的佼佼者,设立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创造性实施“资源—技术双循环”战略,成功孵化智能运维、工单质检等6大解决方案,技术成果转化周期缩短40%,成本降低35%。尤其是精心打造的“海久六灵数字维护共享平台”,致力于破解通信维护领域的效率瓶颈与资源壁垒,引领行业数字化转型。

企业安心发展、放手发展的信心,源于市委主要领导的关心支持。

去年11月7日、今年5月7日,市委书记常书铭先后两次来到海纳实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勉励企业强化科研创新、技术进步,积极培育壮大研发团队,打造“5G通信+平台经济建设”领域的标杆企业。海纳实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陶波表示:“企业将继续强化科研创新,推动通信技术的迭代升级,以‘海久六灵数字维护共享平台’为依托,积极推进平台经济与实体经济紧密融合,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市强化市县联动、创新驱动,找准小切口、服务大场景,不断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引领产业发展向纵深迈进,形成丰富多样、安全可靠、健康向善的人工智能发展生态。

目前,我市427家优质民营企业累计建立430个研发中心,集聚6733名技术人才,手握4660项专利成果。拥有318户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二,其中,10户国家级“小巨人”企业,5户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2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实体经济的核心和主体部分制造业领域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技术应用深度渗透,智能制造加快发展,梯次培育、生机勃发的创新企业矩阵逐步成型成势。

初心如磐,使命如山;道路如砥,行者无疆。晋中正以人工智能产业赋能高质量发展,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记者 智慧萍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