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5-16
在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市教育局召开了一场以“深化融合实践,赋能教育公平”为主题的普特融合教育现场会,旨在探索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融合的实践,这在全市尚属首次,共有来自全市中小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及特教专家代表70余人参加会议。
让特殊的孩子进入普通学校接受同等教育,充分彰显教育公平,这是国家积极倡导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晋中教育进行的一场深刻变革。市教育局副局长贺利捷表示,普特融合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让特殊孩子能够更好地回归社会,更好地健康成长,为他们以后的人生奠定良好基础。他表示,如何破局普特融合教育,需构建校长领航、班主任主导、资源教师支撑的专业队伍体系,通过“市-县-校”三级台账精准管理,完善激励保障机制。他指出,要充分发挥普通学校主阵地作用,联动特教学校专业资源,重点落实健全机制、资源配备、个性方案“三项任务”,为残障儿童打造“零拒绝”“高品质”教育环境。
在课例观摩中,晋中师专附校老师张丽锋执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时,创新采用“对分课堂”模式,将跨学科实验与“奋斗改变命运”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合,让全市教师惊叹的是特需学生小马自然舒展的身影:课前小实验,小马优先参与;课中读课文,小马自信大方;小组交流时,组长主动帮助……无痕融合带给小马的是课堂上充分的安全感、参与感。晋中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张丽丽评价,该课例生动演绎了“教育公平就在课堂细节中”的实践智慧。
会上,晋中师专附校构建“护花体系”,通过环境浸润、课程定制等“全链条育人”实现精准支持;晋中特殊教育学校以“政策+技术+资源”三轮驱动转型升级;榆次区顺城街小学则用真实案例呈现孤独症学生从“困境”到“蜕变”的突破,凸显专业培训与政策支持的核心作用。
作为普特融合教育走在前面的省份,现场会上,来自江苏省教科院的研究员陈青云在《从共识到行动》讲座中提出了五大行动框架:以政策为基、理念为核、能力为本、个性为要、研究为径。
关于下一步的普特融合教育工作,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岳丽表示,普通学校要落实国家要求,开展融合教育能力提升工程,研究制订符合学校实际的融合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以及个别化教育方案。深化巡回指导、孤独症教学模式探索等先行经验,特殊学校需发挥专业支撑作用,助力打造“校校有特色、生生享公平”的晋中普特融合教育新格局。
此次会议既是我市融合教育先行先试实践的阶段总结,更是新征程的起点。在这场教育变革中,晋中正以更坚定的步伐,书写普特融合教育的温暖答卷。
记者 史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