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5-16
每年5月第3个星期日是全国助残日,今年的主题是“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呼唤全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关注与支持。
在晋中,关爱残疾人的温暖和力量无处不在。近年来,我市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完善保障体系,为残疾人朋友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从康复救助到就业帮扶、从教育支持到文化服务,一项项暖心举措如春风拂面,让残疾人的生活更有尊严、更有品质。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每一次努力都应当获得尊重。在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以温暖之手托举希望、以自强之心追逐梦想,共同谱写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动人乐章!
扶残助残有温度
政府:
民生工程润民心
实施扶残助学(大学生)圆梦工程、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进行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近年来,我市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多措并举推动残疾人民生实事走深走实,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不断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扶残助学(大学生)圆梦工程是我市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的具体措施,也2025年省、市政府确定的15件民生实事之一。为帮助残疾人大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不断满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市残联严格遵循“申请—审批—公示—发放”流程,确保资助对象精准、资助流程规范、资金支付及时。通过前期摸底、中期资料初审和后期集中审核等多个环节,2025年度市残联扶残助学(大学生)圆梦工程项目最终确定符合条件的资助对象594名,其中残疾大学生191人、困境残疾人家庭子女大学生403人。截至3月10日,2025年扶残助学(大学生)圆梦工程已圆满完成,594名残疾人大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大学生的资助资金通过社会化发放的形式,已经全部发放到位。
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方面,我市积极争取提高救助标准,将全日制康复训练救助标准由省定1.5万元/人/年提升至2万元/人/年,非全日制由9000元/人/年提升至1.2万元/人/年。2025年,全市已为383名0至15岁残疾儿童提供了康复训练、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肢体矫治手术、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支持性服务等方面的康复救助服务。同时,我市扎实推进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工作,已为919名残疾人提供了安全、便捷、个性化的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服务,包含的基本型辅助器具有助听器、轮椅、助行器、假肢、矫形器等。切实提升了残疾人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以更务实的举措、更优质的服务,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怀。 (李娟)
部门:
精准服务暖人心
关心关爱残疾人群,让文明暖阳直抵内心,这不仅是一句温暖的口号,更是太谷区残联始终践行的行动准则。今年春节期间,太谷区残联心系残疾人群,尤其是困难残疾人群,为了能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温情,工作人员积极筹备温暖过冬活动,用实际行动传递爱与关怀。
活动中,工作人员深入太谷区282户困难残疾群众家中,每到一户,他们都热情地将米面油等物资送到残障人士手中,并关切地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耐心给予帮助和建议。一位独居的残障老人紧紧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说:“谢谢你们,有你们在,我心里踏实多了。”
除了春节期间的慰问活动,太谷区残联还积极为残障人士的就业问题出谋划策。太谷区残联康复股股长宋晓东介绍,今年2月,太谷区残联与太谷区人社局、太谷区工信局等单位共同举办“春风送岗促就业、精准服务暖人心”就业援助招聘会。
在招聘会现场,残联工作人员积极引导残障人士与招聘企业沟通,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和帮助。当时有20名残障人士在现场进行了咨询,共登记符合就业要求的残障人士4名。对于不符合用工需求的残障人士,残联根据就业政策为他们量身定制就业方案,联系合适的工作岗位,最终帮助他们实现了就业梦想。
此外,为改善社区文化环境,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太谷区残联还向社区发放文体用品、音响设备等物品,为残障人士的精神文化生活撑起了一片天。
(王爱媛)
社会:
用心绘就“同心圆”
五月的阳光洒在晋中特殊教育学校的操场上,穿着蓝白校服的孩子们雀跃奔跑,衣角翻飞如振翅蝴蝶。看着这些沐浴着阳光成长的孩子,校长冯金海满是感慨:“感谢社会各界对学校孩子们的关心关怀,去年晋中开发区佳兴服装厂给全校孩子们捐赠了秋季和冬季校服,今年又捐赠了夏季校服。”
在晋中特殊教育学校,每个周末,校园里还会准时响起青春的欢笑。来自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传媒学院、晋中学院等高校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用行动温暖着这里的每个孩子。“左手抬高,像这样……”舞蹈教室里,志愿者半蹲着用手语配合口型,教孩子们舞蹈的基本手势;画室里,志愿者手把手教孩子们在画纸上一点点晕开向日葵的金黄……三年来,10余所高校的2000余名志愿者用200多个周末时光,在特教课堂种下了一片希望。
助残日前夕的校园,爱心接力迎来更澎湃的浪涌。海纳实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晋中分公司、晋中职业技术学院车辆工程系党总支、晋中万达广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等6家爱心企业捐赠的两万元物资送至校园,油墨香混着洗衣液的淡香,织成一张温柔的网。
从量身定制的校服到润物无声的陪伴、从精准对接的需求到持续升温的善意,当“特别关爱”化作“日常温暖”、当更多双手握紧残疾人的手掌,这世间便多了一份柔情与力量。每一处细致入微的关怀,都恰似暗夜中的明灯,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给予他们无畏的勇气。 (史俊杰)
自强人生更精彩
“创业者”穆泽卿:
身残志坚勇担当
他虽双腿残疾,却以非凡的毅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人生道路上创造了诸多辉煌,成为众人敬仰的榜样。他就是山西省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介休市肢残人协会主席、介休博爱手拉手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穆泽卿。
2010年7月18日,24岁的穆泽卿在工作时遭遇重创,被重物牵引的钢丝绳砸伤。历经“万荣—北京”两地急救、10余次手术、缝合近百针,他虽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双腿却永远失去了知觉。起初,他迷茫挣扎,但共产党员的信念让他迅速振作,立志重新定义“身残志坚”。
在北京治疗康复期间,穆泽卿以惊人的勇气重塑生活。他像孩子般重新学习穿衣、上厕所、洗澡等基础技能,无数次跌倒又尝试,最终掌握了从病床平移到轮椅等关键技能。他不仅自己坚强,还积极鼓励病友,展示粗壮手臂说:“虽然双腿站不起来,但双臂会支撑我,你们也可以!”在他的感染下,许多病友重拾信心,他也收获了“沐沐”这个温暖昵称。
身体稳定后,穆泽卿不断探索人生价值。2013年,他参与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课题研究,以残疾人志愿者身份贡献力量。2015年,他回到老家创办介休博爱手拉手贸易有限公司,秉持“以残助人、回报社会”的宗旨,在各方支持下,公司逐渐走上正轨。
穆泽卿始终将“奉献社会、回报社会”作为目标。2018年助残日,他带领员工在介休市人民医院举办辅助器具捐赠活动。2020年,他成立“介休未来小站”,成功帮助近60名残疾人解决就业,让他们重拾尊严。
此外,他还热衷公益事业,多年来带领员工开展百余场义务公益活动,免费为群众量血压、测血糖。2024年助残日,他向介休一中、介休十中捐赠电动爬楼机,推动校园无障碍设施建设,为残疾学生融入校园生活创造良好条件。 (张凯鹏)
“乡村领头雁”梁启龙:
实干兴村带民富
“我们虽然身有残疾,但精神绝不能垮,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在平遥县段村镇七洞村,梁启龙是一位深受村民爱戴的村干部。在他的激励下,众多残疾人勇敢直面生活,奋力追逐梦想。
梁启龙出生于1974年3月,身患视力二级残疾,但他凭借顽强的毅力,不仅成为七洞村发展的“领头雁”,引领村庄不断向前。他更是残疾人事业的“贴心人”,时刻为残疾人的福祉奔走操劳。
自2017年12月担任七洞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并兼任平遥县盲人协会副会长以来,梁启龙在上级残联的指导和段村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积极作为,在残疾人扶贫、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发挥作用。
他心系残疾人,常入户走访,了解他们的生活与需求,鼓励大家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心。为帮助困难残疾人,他奔波于各部门之间,为全村52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争取到最低生活保障,让村里的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人享受农村“五保”,还对10余人(次)进行临时救助。
梁启龙深知实干才能兴村。他发挥自身建筑工队优势,无偿修复村内坑洼路面和破损排污管道。2012年,他个人投入6万余元组建女子威风锣鼓队,既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为村里的妇女群众开辟了增收渠道。此外,他还发放康复器械和轮椅,经常帮残疾人清扫卫生、进行慰问看望。
作为村干部,梁启龙将村庄发展和村民幸福放在首位,打造高标准党群服务中心主阵地,创建“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和老年活动室,配套完善设备;构建“农家书屋”,让村民有学习提升之处;修缮村卫生室,改善村民就医环境;争取资金对村小学提档升级,改善学生受教育环境;修缮因水毁无法使用的进村主干道——官沟河桥,让村民出行更顺畅。
梁启龙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奏响了自强不息的奋进之歌,带领七洞村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武玲芳)
记者手记:
助残疾人书写精彩人生
张颖
助残日,既是对残疾人坚韧品格的礼赞,也是对社会助残风尚的呼唤,更是对团结奋进时代精神的凝聚。
在晋中,有不少残疾人以“身残志坚”的姿态直面人生挑战。他们的奋斗故事,令人赞叹。这其中,有顽强创业的企业家,有身残志坚的运动员,有身有残疾却为无数患者带来健康的医生……还有无数普通残疾人通过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政策帮扶实现人生价值。他们以不屈的意志证明:身体的局限无法禁锢精神的飞翔。
而为了提升残疾人的生活品质,我市将助残工作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实施了一系列助残政策,涵盖教育、康复、就业、生活保障等多个领域。抢救性康复救助项目,帮助残疾儿童更好地康复;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项目,让残疾人生活更便捷;扶残助学(大学生)圆梦工程,让残疾人大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大学生,实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梦想;职业技能培训、专场招聘会、创业扶持等举措,帮助残疾人更好创业、就业;公共图书馆专为残疾人设立的阅读设施,让残疾人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志愿者团队坚持多年义务帮扶……从政策制定到基层落实,从企业担当到个人奉献,从科技突破到文化浸润,晋中的助残事业已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残疾人自强”的良性循环。
当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与扶弱助残的大爱情怀交织,当个体命运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必将为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注入更多温暖力量,帮助残疾人书写更精彩的人生。
策划 / 路丽华
统筹 / 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