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6-30
李亚平(左二)
郭凤玲(左三)
开栏语
在时代的宏大叙事中,有无数的精彩篇章和凡人之光,而晋中市“同心圆”宣讲团的宣讲员们,便是这些篇章和光芒的讲述者与传播者。他们是时代的见证者,更是奋进的参与者,他们怀揣着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肩负着传递时代强音的使命,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文化场馆,用“声”入人心之举将国家的战略部署、政策方针转化为百姓身边的暖心故事,让党的创新理论在晋中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从即日起,我们开设“传递时代强音 汇聚共进合力”专版,带您走近这群可爱的宣讲员,聆听他们的宣讲历程与感悟,一同感受他们在新时代征程中播撒的希望与力量,见证他们如何在思想的交汇中,画出晋中人民团结奋斗的最美同心圆。
晋中市“同心圆”宣讲团宣讲员李亚平:
廉声传古今 清风进万家
晨光穿透薄雾照在青石板路上,平遥古城市楼往东的察院博物馆又迎来了新一批游客。
从历史建筑到实物史料,从监察史鉴到中国特色现代监察之路,李亚平的讲解声情并茂、掷地有声。李亚平是山西省平遥县廉政文化教育中心主任、平遥察院博物馆馆长,是全国三八红旗手,是晋中市“同心圆”宣讲团宣讲员。
争做新时代理论宣讲“孺子牛”
“察院不是文物陈列馆,而是滋养人心的文化活泉。”面对这座占地2500多平方米的监察文化殿堂,如何深入挖掘展示古代监察历史文化,讲好中国监察故事,成了李亚平思考的首要问题。
“群众在哪里,理论宣讲就要去到哪里!”这是李亚平常挂在嘴边的话。基于这样的思想,她主导打造多个宣讲品牌矩阵,在线下组织骨干“七进”宣讲,在线上录制党的二十大精神等系列视频,通过各大官方媒体广泛传播。在宣讲内容上,她追求精准定位,充分体现邀请单位的行业特点;在宣讲形式上,她追求推陈出新,采用“宣讲+文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用“热气腾腾”的语言将党的创新理论和廉洁文化送到群众心坎儿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田间地头、校园教室、军营连队留下了她激情昂扬的宣讲声音,李亚平用实际行动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而平遥察院博物馆也成为党性教育、廉政文化教育等多个基地。
争做新时代理论宣讲“好把式”
为了让理论宣讲有高度、有深度,李亚平不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提升政治素养。她从重要讲话中找论点,向专家请教,探索党的创新理论与地方文化的关联点,创编独特课程。她牵头的工作室撰写多篇理论文章,成立“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关爱留守儿童。
为使宣讲有特色、有成效,她抓住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平遥的机遇,结合清廉建设,精心设置参观学习环节,开设“廉洁小剧场”等,把新思想讲“透”、廉洁文化讲“活”。察院博物馆近年来接待众多来自全国的机关、团体等,累计123万人(次),同时走出平遥,打造了廉洁文化建设跨市跨省协作新样板。
争做新时代理论宣讲“领头雁”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实践中,李亚平高度重视专业宣讲队伍的培养工作,通过言传身教带出了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理论功底深、宣讲技巧好的宣讲队伍,变“独角戏”为“大合唱”,奏响了基层理论宣讲的最强音。
截至目前,通过李亚平的努力,已积极推送和培育了国、省、市、县四级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宣讲队伍。其中,国家级青少年理论宣讲辅导员1名,省级基层理论宣讲员3名,市、县两级讲师团成员6名。 此外,她带领团队策划“廉洁扬正气,察院贺新春”等特色活动,将理论宣讲融入其中,让大众在轻松氛围中接受精神洗礼。
有人这样说:“李亚平不是在宣讲,就是在宣讲的路上。”正是有了这种“在路上”的精神,李亚平的工作才能一次又一次获得群众的认可;正是有了这种“在路上”的劲头,李亚平的付出才值得更多的基层工作者去学习和借鉴。
晋中市“同心圆”宣讲团宣讲员郭凤玲:
社区里的“草根宣讲员”
在祁县城区古城社区,有这样一位“草根宣讲员”——郭凤玲。她是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也是祁县复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社会工作师。作为晋中市“同心圆”宣讲团宣讲员,郭凤玲深耕基层宣讲领域多年,从祁县金牌宣讲员,到晋中市优秀宣讲员、“百业百人讲百年”贡献奖获得者,用实力在理论宣讲舞台上屡获佳绩。
以学铸基,在匠心传承中淬炼宣讲本领。初涉宣讲时,郭凤玲深知自身理论基础薄弱。她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当作“案头宝典”,精细研读汲取思想精华。加入“同心圆”宣讲团后,有40年宣讲经验的范烈坚老师严谨的手写讲稿、戴着老花镜不辞辛劳奔波宣讲的身影,深深感染着她。每一场宣讲结束,她都会虚心向前辈请教。从最初的“照本宣科”,到后来的“融会贯通”,她在不断打磨中实现了宣讲能力质的飞跃。
以新破题,让宣讲贴着时代脉搏跳动。郭凤玲总能从社区工作中提炼鲜活素材,在宣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时,她以《激发中国之治内生动力,续写美好生活崭新篇章》为题,将治理理论变成社区邻里纠纷调解、环境改善的小故事;2020年,她带着《学习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创新社会治理》走进晋中市宣讲团的网络直播间,将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巧妙融入理论宣讲,单场直播点击量高达4.62万(次),让理论宣讲搭上“云端快车”。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她以《牢记嘱托抓党建,深耕基层强治理》为主题,从总书记的山西足迹讲起,串联起古城保护与晋商精神,描绘出社区治理的新图景;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中,她直面基层“小马拉大车”的现实困境,呼吁为社区减负增能;今年,她以温庭筠老宅“八吟书院”为切入点,讲述传统文化与社区治理融合的生动实践;在《且将新火试新茶,奋斗趁年华》的宣讲中,她结合自身社区工作经历,紧贴时代发展脉搏,用“百姓语言”讲述社区故事,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华丽蜕变。
以情化理,让理论宣讲“接地气”“冒热气”。作为从社区肌理中生长出的“草根宣讲员”,她穿梭于古城街巷,用脚步勾勒民情地图。在古城老院子里,她与纳凉的老党员闲话家常,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理论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在居民会客厅里,她用方言拆解治理理念,让理论知识化作居民自治的“土方子”。那些曾经悬浮在文件里的理论,经她绘声绘色的讲述,变成巷子口晒太阳的老人都能听懂的故事;那些写在报告里的治理蓝图,化作古城管家、居民骨干走街串巷的具体行动。
从“古城议事坊”里热烈的讨论,到“古城公益市集”的生动实践,理论的种子在古城街巷里破土抽芽,开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绚烂花朵,让千年古城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焕发勃勃生机。
统筹:记者 史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