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6-30
云竹湖畔
“以前守着几亩薄田,收入微薄,现在在家门口养牛、种酥梨,还能在民宿打工,日子越过越红火。”6月26日,在榆社县河峪乡偏良村民宿,村民张大姐一边整理客房,一边笑着分享生活的变化。近年来,河峪乡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机遇,通过产业驱动、文旅融合、环境整治等举措,在山乡大地绘就“产业强、乡村美、百姓富”的和美新画卷。
走进河峪乡鱼头村,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成片的糯玉米长势喜人,不远处的肉牛养殖基地里,膘肥体壮的牛儿悠然吃草。“我们依托太铁集团帮扶,探索出特色养殖和种植模式,带动不少村民增收。”鱼头村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在河峪乡,这样的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后庄、西沟村的肉牛养殖不断升级,全乡肉牛存栏量突破万头;3000亩谷子如绿色波浪随风起伏,酥梨园里酥梨长势喜人。
在文旅融合发展上,河峪乡同样亮点频出。云竹湖畔,岩良村的青石板巷古色古香,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偏良村的帐篷营地在星空下格外浪漫,游客们在此露营、观景,享受惬意时光。“自从村里发展民宿和露营产业,游客多了,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偏良村村民王大哥感慨道。如今,河峪乡将飞行营地、红色纪念馆、生态采摘园等景点串联,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漫步在河峪村,道路干净整洁,庭院花木繁茂,曾经的旧村落已变身“网红打卡地”。“现在村里环境美了,还建了生态停车场,生活越来越方便。”村民赵大爷说。河峪乡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推进各村综合治理,岩良村的街巷改造、偏良村的管线入地和道路硬化,都让村庄颜值与气质双提升。同时,该乡大力推行垃圾不落地机制,乡村从“一时美”迈向“持久美”。
在民生保障方面,河峪乡也交出了亮眼答卷。在河峪乡村级养老驿站里,老人们聚在一起下棋、聊天,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这里环境好,还能和老伙计们一起娱乐,日子过得很舒心。”住在养老驿站的刘奶奶说。记者了解到,河峪乡构建起“家门口”养老服务体系,24座村级驿站为老年人提供贴心服务;80余万元民生补贴精准发放,71名突发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温暖了民心。
产业兴、乡村美、百姓乐。如今的河峪乡,正以蓬勃的发展态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书写着新时代 “山乡巨变”的精彩篇章。
记者 马永红 闫淑娟
摄影 张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