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民生

筑牢校园舌尖上的安全

——我市创新建立学校食堂食材快检室观察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7-02

清晨,校园里书声琅琅,孩子们怀揣着对知识的无限憧憬,开启崭新一天的学习之旅。与此同时,一场守护“舌尖安全”的战役也在晋中各校食堂后厨那方小小的食材快检室里悄然打响,正以克为单位、以秒为刻度,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6月26日7时30分,晨光熹微,经纬中学食堂二楼的食材快检室内,白炽灯早已亮起。食品快检员武惠勤熟练地将刚送达的小白菜、油菜、西葫芦、白菜、茴子白切碎、称重。2克样品精准落入量杯,她手持移液枪吸取缓冲液注入、摇匀、静置,再依次加入胆碱酯酶、显色剂,放入便携式多功能食品安全检测仪温浴10分钟后,加入底物开始检测。每个动作行云流水,却又透着十二分的专注。随着检测完毕电子屏幕跳出“阴性”字样,她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下来,“这批蔬菜农药残留没超标,孩子们能放心吃了!”

除武惠勤外,经纬中学还特意抽调了生物、化学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快检团队,共同筑牢检测防线。这样的“安全守护”,每天都在我市71个学校食堂食材快检室里重复上演。

“以往,校园食堂食材安全多依赖餐饮企业自检,存在监管盲区。为从源头拧紧安全阀,市教育局创新工作方式,在全市全面推进校园食堂食品原料安全快速检测工作。”市教育发展中心教育资助与保障中心主任牛变梅告诉记者,该局投入约521万元,建立71个学校食堂食材快检室并培养专业快检队伍,构建起覆盖全市66%公办中小学的食品安全“防护网”。

我市根据学校规模与地域分布,采取了自主建设快检室、共建共享、委托第三方机构等灵活模式:榆次一中、经纬中学、山大附中晋中学校等市直学校率先建成新型快速检测室,不仅保障本校师生,更辐射周边特教学校和幼儿园。针对东山五县学校布点分散、平川县(区、市)学校集中的特点,分类实施“县一中辐射周边”“200人以上学校自建、以下共享”,确保食材安全隐患筛查无死角。

走进榆次一中清馨园食堂一楼,一间15平方米的快检室藏着“大能量”。墙上的“原材料验收标准”清晰明了,兼职检测员、校医张金凤正仔细核对检测登记表。“5月6日黄瓜阳性,直接退货;5月7日茄子阳性,直接退货……”她指着表格上标注的记录说,这几个月来,已检测出5次农药残留超标,所有问题食材均被及时退回。作为区域共建共享实验室,榆次一中食堂食材快检室还承担着周边晋中特殊教育学校和晋中市二幼的检测任务。

“孩子们要取得好成绩,吃得好、身体棒是前提和关键。”榆次一中后勤中心主任郭永强透露,学校今年还给高三住宿生每人发放了14天、每天10元的用餐券,只为让孩子们营养能跟得上。

介休市新学道金泉书院的食堂食材快检实验室则充满科技感。每项检测结果不仅单独出具报告,还附有二维码,手机扫码即可查看食材批次、检测数值等全流程信息。“自今年4月实验室成立以来,我们已对蔬菜、水果、畜禽肉等多类食材,开展了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项目的快速检测。”实验室负责人王芳表示,这相当于给每批食材配备了“电子身份证”,每一份报告、每一次检测,都是对师生健康的郑重承诺。

牛变梅介绍,为确保检测规范有效,我市制定了统一的操作规范和流程,明确快检项目与岗位职责。各学校每日通过快速检测蔬菜瓜果的农药残留、禽肉蛋类的兽药残留、粮食谷物的真菌霉素,及时发现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添加剂超标、微生物污染等问题,坚决防止含有害物质或不合格的食材“进校园”。快检数据在市场监管、教育等部门之间共享,一旦发现检测不合格食材,立即封存并溯源。各学校还积极推出“你点我检”计划,邀请师生参与食材抽检过程。通过“点单”、现场操作、科普互动,师生们亲身体验食品安全检测的严谨与科学,共同打造“共治共享”的食品安全实践课堂。

从实验室里精准的仪器操作,到多方联动的严密监管,这场始于责任、成于匠心的“舌尖保卫战”,正以务实行动生动诠释着我市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深化作风建设的实践成效,让每个孩子吃得放心、家长安心、社会暖心。

记者 郝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