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2025-07-08
帕金森和抑郁,听起来好像是两回事,一个是身体上的病,一个是心情上的事儿。但其实,它俩常常沆瀣一气,让人感受到从内到外的困扰。
每年9月是脑健康月,借此全民关注“头”等大事的契机,我们来聊聊帕金森和抑郁带来的那点脑海中的“阴雨天”。
老李的故事
老李,今年65岁,是一位退休工人。他特别喜欢摆弄花花草草,时不时给院子里的植物修修剪剪,生活原本悠闲惬意。
不过,三年前,老李突然发现自己走路变得有点儿慢,手指也时不时地抖个不停。更让他感到奇怪的是,他会莫名其妙地心情不好,常常无缘无故地烦躁。
一开始,老李以为这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就没太在意。可谁知道,问题越来越严重:老李发现自己不仅走路变得缓慢,手抖得连端碗喝水都开始洒得满裤子都是,连系个鞋带都变得困难重重。最后,家人看他这状态不对劲,到医院一查,果然是帕金森病找上门了。
开始吃药控制帕金森病后,老李原以为日子能恢复平静,但很快发现,自己的心情一天比一天糟。原本对种花弄草的热情一下子全没了,整天无精打采的,连跟人说话都变得越来越少。家里人看他这样,担心得不行,赶紧带他去看精神科。结果,医生说老李还真是有点抑郁。
老李一边继续治疗帕金森病,一边开始接受抗抑郁治疗。渐渐地,他的情绪有所好转,虽然帕金森病还在,但至少他重新找回了生活的热情,尤其是对园艺的爱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帕金森病和抑郁症常常会一起来搅局,需要我们同时关注它们。
01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慢“磨”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通常盯上中老年人。它的“三件套”典型症状:慢(动作迟缓)、抖(震颤)、僵(肌肉僵硬)。
慢,也就是动作越来越慢。帕金森病患者会发现自己做什么都慢了下来,从系扣子到走路,感觉像被按了慢速键。时间不够用,生活变得很麻烦。
抖,就是不由自主的震颤,尤其是手部。这种抖动在安静的时候更明显,尤其是在患者试图放松的时候,反而会变得更严重。不仅影响生活,让人心烦意乱,甚至有些社交尴尬。
僵,指的是肌肉的僵硬感,特别是在早晨刚起床时最明显。让人觉得身体像是被“锁住”了,行动不便,关节活动受限。有时候,这种僵硬感还会伴随着疼痛,让患者更加难受。
除了慢抖僵,帕金森病还可能带来其他问题,比如睡眠障碍、嗅觉减退、体位性低血压、便秘等一系列麻烦事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02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不是简单的“心情不好”这么轻描淡写。它是一种深刻影响身心的疾病,会让人觉得整个世界都变成了灰色。抑郁症患者经常会感到持续的情绪低落、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甚至对未来失去希望。
情绪方面,患者常常感到深深的悲伤和绝望,就像整个世界压在了自己身上一样;
认知方面,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什么事都做不好,甚至会有自责、自罪的念头;
行为方面,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减少社交活动,变得不爱出门,整天宅在家里;
身体方面,抑郁症会带来持续的疲惫感、睡眠问题、食欲改变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疼痛、胃肠不适等躯体症状。
03帕金森病与抑郁的关系
研究表明,差不多一半的帕金森病患者会在某个阶段出现抑郁症状。这个现象不仅仅是因为面对慢性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更因为两者在大脑中的生物学机制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帕金森病患者的大脑中,多巴胺这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会大量减少,而抑郁症的背后,其实是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在作怪。多巴胺不仅在控制运动上起作用,还直接影响情绪调节。当多巴胺不足时,患者不仅会感到身体不听使唤,还会觉得情绪低落,失去生活的动力。
其次,帕金森病还会影响大脑中一些专门负责情绪调节的区域,比如杏仁核和海马体。当这些区域功能受损时,患者的情绪也会随之波动。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帕金森病患者会在身体症状出现后,逐渐感到情绪上的变化。
此外,帕金森病患者在运动症状出现之前,常常会先表现出情绪低落、对事物失去兴趣等抑郁症状。这种“帕金森前期抑郁”往往被忽视,因为它出现在典型的帕金森运动症状(如震颤、行动迟缓、僵硬)之前。
与普通抑郁症不同的是,帕金森病相关的抑郁在生物学机制上与大脑多巴胺系统的退化密切相关,而不是单纯的心理或情绪问题。
当帕金森患者开始出现明显的运动症状后,抑郁症状可能进一步加重。这不仅是由于运动功能障碍带来的生活不便与社交活动减少,更因为运动症状的加重常常伴随着大脑中其他神经通路的退化,如与情绪调节相关的区域(如杏仁核和海马体)的功能下降。
治疗方面,在普通抑郁症的治疗中,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等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情绪。然而,帕金森病相关的抑郁由于主要涉及多巴胺系统的退化,SSRIs和SNRIs的疗效有限。
针对帕金森抑郁,临床上还需要采用多巴胺激动剂、左旋多巴等药物,通过提高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来改善情绪状况。这类药物不仅对运动症状有效,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抑郁症状。
04如何应对帕金森病中的抑郁?
面对帕金森病和抑郁的双重夹击,患者和家属不应该灰心丧气,而是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小建议:
早发现,早行动如果你发现自己或者家人有情绪低落、对事物失去兴趣、疲倦乏力等症状,千万别忽视。这可能是抑郁的前兆,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是关键。别不好意思,找医生聊聊,让专业人士来帮你渡过这段难关。
综合治疗,两手抓帕金森病的治疗不能只靠控制身体症状,情绪管理同样重要。抗抑郁药物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往往效果不错,但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心理治疗,比如认知行为疗法(CBT),也可以帮助你调整思维方式,缓解负面情绪。
保持活力,动起来虽然帕金森病让你行动不便,但适度的运动绝对不能少。散步、太极、游泳这些活动不仅能增强体力,还能提升心情。研究表明,运动可以增加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对抗抑郁的效果明显。
别孤单,保持社交社交活动对情绪的影响不容小觑。别因为帕金森病而把自己封闭起来,和朋友家人多待待,哪怕只是一起喝杯茶、聊聊天,都能让你的心情变好。参加一些适合自己的社交活动,比如读书会、志愿者活动,也能让生活充实起来。
健康饮食,保证营养吃得好,身体才棒。帕金森病和抑郁症可能会影响你的食欲,但保持均衡的饮食很重要。多吃富含抗氧化剂的水果蔬菜,摄入适量的蛋白质和健康脂肪,有助于维持身体和大脑的健康。
睡个好觉,别熬夜帕金森病患者经常会有睡眠问题,而睡眠不足会加重抑郁症状。试着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给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如果失眠严重,别硬撑,找医生帮忙调整。
因人而异,个体化治疗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所以治疗方案也应该因人而异。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最合适的治疗计划,别忘了跟医生保持沟通,及时动态调整方案。
帕金森病和抑郁是一对不易对付的“组合”,但并非无解。就像老李的故事所展示的那样,及时识别并采取行动,可以让患者在这段“阴雨天”里找到阳光。面对帕金森病,我们不仅要关注身体的症状,也要关注心理的变化,科学的治疗和乐观的态度是战胜这些挑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