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7-14
7月12日上午,由晋中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主办,文化历史学者、作家、国家第二届“韬奋新苗奖”获得者李强主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千年实践》在晋中市博物馆开讲,来自社会各界的文学、历史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聆听这场知识的盛宴。
讲座中,李强层层递进,解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逻辑。为了更生动地阐释这一过程,李强以山西人的语言特征、姓氏由来等为例,考证山西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特殊地位;以东晋十六国与“五胡入华”等为切入点,阐释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始终以国家大一统为目标指向。他生动地讲述了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之间如何通过贸易、通婚等方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程,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充分论证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的民族融合实践。
在谈到晋中文化时,李强的讲解更是让听众对这片土地有了全新的认识。他指出,晋中这一概念从古至今意义深远,作为“晋之中”,晋中是山西的核心文化区域,在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这里是韩、赵、魏三家分晋时的核心位置,拥有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李强以匈奴墓葬中出土的犁铧、石磨等农耕遗存为例,证明早在秦汉时期,游牧族群已开始吸纳农耕文明;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汉姓、禁胡语的改革,标志着少数民族政权从政治层面主动突破。李强强调,这种从“族群分野”到“文化共识”的转变,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驱动力。他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李强的精彩分享,现场听众深切地感受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历史底蕴与时代价值。大家纷纷表示:“李教授的讲座精彩生动,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晋中人和这片‘晋之中’的土地,以及在中华民族融合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今后,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
记者 武玲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