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7-16
平遥双林寺
平遥古城
平遥推光漆器
昔阳县西南沟村毛家大院
介休张壁古堡
祁县乔家大院
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古城街巷,斑驳的门墙诉说着千年沧桑,也记录着一代代平遥人对珍贵文化遗产的敬畏、珍视、守护与传承;
走进传统村落,沧桑的古堡城墙承载着岁月的沉淀,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述说着晋商传奇……乡愁在这里生根发芽;
大师兄火了,连带着晋中文物也火了。从《黑神话:悟空》超级流量带来的惊喜发现、高度关注,到承接流量、借势宣传,不遗余力地呈现,无一不在深入阐释文物遗产中蕴藏的晋中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着力传播更多承载晋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近年来,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古老的文明焕发出勃勃生机。
唤醒沉睡老屋 撬动振兴活力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夏日午后,在昔阳县乐平镇西南沟村的广场上,孩子们欢声笑语,老人们享受着宁静而美好的时光。古香古色的旅拍馆前,几位游客身着汉服兴致勃勃地拍照留念……充满活力的文旅活动已经和谐地融入到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中。
“没想到在北方这样的县城还藏着一处宝藏村落。”来自晋城市的杨女士专程来西南沟村写生,“这里不仅可以领略古屋古树古院,体悟历史文化的韵味,还可以在现代民宿、咖啡厅中,感受古村新景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乡村旅游持续火热、备受青睐。越来越多人告别喧嚣的城市,回到宁静闲适的乡村体验慢生活,近距离感受民俗文化,在青山绿水、虫鸣鸟啼中卸下烦恼和压力。
如何稳稳接住体验式旅游新需求,也接住村民们改善生活、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期待?昔阳县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立足本地资源、文化优势,特别是以古村落为载体,深入挖掘传统村落的自身价值,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新路径,大力开发古院古村文化的深度体验产品和衍生产品,打造“古院文化沉浸体验区”,让和美乡村因文化而飘香,因产业而兴旺。
西南沟村火热“出圈”,是我市活化利用传统村落的一个样板。近年来,我市紧抓国家、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点契机,着眼村落分布特点、历史资源禀赋,将传统村落融入县域发展全局,串珠成链、连线成片,深入挖掘文化价值、景观价值和人文内涵,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构建保护传承、数字展现、品牌建设等方面统筹推进新格局。平遥县依托古城世界文化遗产区位优势,将10个传统村落一体谋划,着力打造晋商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三大板块,擦亮区域文化旅游集群品牌。介休市将22个传统村落连片实施,着力构建“一廊双核四片区”保护格局。
一砖一瓦述说历史,一石一木承载乡愁。活化利用的同时,我市深刻认识到传统村落生活的文化传承价值,是传统村落的主体与灵魂。为此,全市以文化赋能为传统村落注入发展力量,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体现农村特点,保留乡土味道、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昔阳县界都乡长岭村利用本地资源传承传统酿酒技艺,恢复活化长岭村烧锅老酒传统工艺,走出一条传统工艺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新路子。自2018年量产以来,累计销售老酒8吨,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万元,带动农民就业收入共计15万元。
业兴了,村“活”了,产业振兴让传统村落充满“烟火气”。近年来,我市鼓励有情怀、有责任的成功企业家回乡创业,合作共赢,发展非遗传习所、创艺园等特色院落经济。
庭院有“看头”,村民有“奔头”。如今,在庭院等经济的带动下,当地村民的生活改善了,收入提高了,就业问题解决了。这样的做法,不仅留住了乡亲,也吸引了“新村民”,形成了传统村落保护的内生动力和文化自觉。
日渐明朗的是,坐拥古朴老屋,主打淳厚古风的乡村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升级。我市将深入挖掘本地资源及特色,找准各自定位,打造出具有差异化、核心竞争力的“选手”,而后瞄准目标,保持定力,徐徐图之,为旧时光注入新生机,在四季田野写下崭新希望。
追寻文明源流 丰富文化滋养
到张壁古堡,是一次与古老三晋文化难得的精神邂逅。
2006年,张壁古堡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壁自古以来有“当仁不让、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民营企业家在政府的支持下,于2009年3月开始对张壁古堡实施保护性开发。他们“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任用一群学识渊博、富有文化情怀和创新创意的人士负责开发,斥巨资高标准建设张壁新村,不仅“突出古军事、恢复古村落、营造原生态”,更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特别是多姿多彩、丰富厚重的三晋文化贯穿于始终、体现于细微,以张扬其多元厚重和丰富博大。
如今的张壁古堡,不仅当地村民少有所学、壮有作为、老有所养,成为新时代乡村群众发展致富的一个缩影,还使千年古堡一扫历史尘封,建成了文化浸染、美丽富饶、生动鲜活的崭新乡村建设典范,绽放出熠熠生辉的时代光芒。
古堡里的多元景象,印证了晋中文物融合保护与活化利用的路径。
每座文物的背后都承载着一段鲜活的故事,铺陈着人事代谢、薪火相传的浩荡信息。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特别是不断拓宽融合渠道,加快推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榆次、平遥、灵石、左权等地依托不可移动文物点打造廉政教育基地,搭建风清气正、廉洁奉公的廉政文化宣传展示平台,以古为鉴,筑牢广大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在专家的建议指导下,我市依托文物景点推出多条文物主题游径,以晋中商人、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庄园为主打的“晋商民俗文化旅游”被列为我省向海内外主推的三大产品之一。祁县、平遥等地利用不可移动文物创办民办博物馆,展示家具、兵器等种类丰富的民间收藏。
作为红色资源大市,我市积极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创新实践,左权县文物所选送的“蓝色队伍护守兵工战史 赤诚红心续写时代使命——公益诉讼助力八路军兵工厂杨家庄旧址保存与发展案例纪实”“文物产权重构 基层文物‘回家’——以左权县为例探索基层文物资源产权回收工作”荣获2024年全省革命文物保护优秀案例。
丰富的文化遗存、多样的利用形式,展示了晋中丰厚的文化底蕴,带动了当地文化、旅游、服务行业发展,成为强有力的经济增长点。
“从盛世飞天到众生百态,一幅幅壁上瑰宝晋在眼前;从时代沧桑到民族兴衰,百余幅精美壁画璀璨于世……”2023年10月8日,全国唯一一家以壁画为主题的博物馆——山西晋之源壁画艺术博物馆开馆。
透过一幅幅壁画,人们能真切感知历史与未来的对话,更加珍视文脉的赓续绵延。山西晋之源壁画艺术博物馆也成为晋中壁画艺术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方寸之间,一览千年。近年来,参观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已成为人们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印记。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我市充分发挥各类博物馆的研究、展示、教育、交流等作用,不断加强文物价值挖掘阐释,展现源远流长的文明历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市25家博物馆共开展线下展览47场、线上展览101场,社教活动1289场,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与传承辐射超百万人。同时,我市积极推进博物馆上档升级,2024年市博物馆、平遥县文涛坊古兵器博物馆成功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介休市博物馆获评国家三级博物馆,市博物馆《繁花——火柴盒贴上的锦绣中华》获得山西省文物局2024年精品推介展览,文物活化利用展示平台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数字赋能,文物添彩。随着数字技术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文化传承与创新迎来了新机遇。我市以文物保护利用为导向,以数字互联为牵引,深化与文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运用AI、VR、AR等技术,有效推进多个数字文旅项目。平遥古城迎薰门3D灯光秀以见证了2800余年风雨的平遥古城迎薰门城墙为载体,首次在150米的超长“画卷”上通过三维立体声光电等技术,实现古城墙与动画的完美融合。Soreal焕真·平遥科技艺术馆利用XR、多媒体互动投影技术、反重力喷泉装置等前沿科技手段,融入古城建筑、民俗风情等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重现这座世界文化遗产千年以前的盛况。介休张壁古堡灵境体验——MR沉浸式大空间项目,用高科技及艺术化的方式把张壁古堡的文明重新数字还原出来,通过空间追踪和超高清无线传输技术,让游客在全感交互下沉浸式零距离体验张壁古堡的神秘。左权桐峪1941博物馆穹幕影院互动体验项目,汇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多媒体互动投影、球幕影院、全感设备等现代科技手段,再现往昔峥嵘岁月,让观众身临其境般融入真实的抗战历史情境当中,通过沉浸式探索与自由交互,感受革命先辈们艰苦卓绝的战场经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物和文化遗产,切实增强珍爱之心、尊崇之心、责任之心,让文物和文化遗产焕发光彩、永续发展。
守护千年根脉 激活发展新意
天空中,直升机轰鸣,360度低空全景下,平遥古城全貌如画卷般铺展,给游客留下独特的“云端记忆”;
夜幕中,焕真平遥数字艺术光影秀亮起,沉浸式数字影像交织,让游客在光影中穿越历史,邂逅科技与古韵交融的浪漫,全方位领略平遥魅力……
这是一座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平遥古城考察调研时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雷履泰故居动态展示“汇通天下”的金融运作逻辑,马家大院修缮后成为解读晋商商业伦理的立体教科书……近年来,平遥县不断探索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不仅以古城墙、古民居、老传统、老手艺吸引世界目光,还不断丰富旅游新内涵,培植旅游新业态。
2024年古城题材的原创动画片《古城小镖师》热播;由平遥籍歌唱家阎维文主演的电影《风雨日升昌》在央视电影频道上映;2025年5月11日,第二届平遥古城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此外,平遥县还充分发挥县域资源优势,秉持“游在古城、住在古村”的发展理念,深度盘活古城古镇古村古堡古院等优质文旅资源,近3年新增平遥牛肉文化产业园、晋中战役纪念馆、横坡古村、平遥源景区4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金井市楼”文创雪糕、流麻星空平遥古城、双林寺同款韦驮、会开窗的市楼……一系列以平遥古城为IP的文创产品热销,许多省外游客慕名而来。这些文创产品,连接古今,既适应了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又让消费者在使用中接受文化滋养,成为无数人奔赴一座城的浪漫理由。
窥一斑而知全豹。在我市其它3座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角落里,同样书写着推进古城活化利用的答卷。
祁县与法国开发署合作启动“古城保护与城市更新发展示范项目”,获法署贷款7000万欧元,总投资6.78亿元,成为法署在华首个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目前,项目已完成古城基础设施与道路系统改造工程以及益华公司、裕善银号等8处重点民宅的抢险加固,为祁县古城未来全面开放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太谷区针对古城内重点历史文化资源,采用片区保护利用项目合作和租赁保护利用模式,建设晋派砖雕博物馆、晋剧博物馆等多家非遗技艺传承基地。介休市积极探索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模式,将温家巷42号历史建筑作为退休干部党建红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站在21世纪的坐标上回望,晋中历史文化名城犹如一部镌刻着中华文明基因的宝典,保持着文明演进的鲜活脉络,虽历经岁月沧桑,但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丧失光彩。相信在时代的洪流中将越发动人,焕发出勃勃生机。
记者 雷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