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7-31
晋中市委党校 李晶晶
晋中,这座曾以晋商文化与煤炭资源闻名的城市,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新质生产力为支点,书写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从传统工业基地到新兴产业高地,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晋中通过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华丽蜕变。
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老工业”到“新智造”的跨越
依托深厚的工业基础,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链重构,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特别是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升级,是晋中转型的突出亮点。晋中市立足丰富的煤炭资源禀赋,大力推动智能矿山建设和煤焦化产业转型升级。在智能矿山建设方面,积极应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了多个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矿井。通过井下无人化开采、智能通风排水、远程监控、巡检机器人等技术的应用,降低了人工成本和能耗,煤炭开采更加安全高效。在煤焦炉提升改造方面,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采用目前最先进的6.25米捣固型焦炉,建设焦炉加罩和大棚除尘系统,彻底解决焦炉生产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问题,不仅大幅降低了污染物排放,还显著提升了焦炭质量、煤气综合利用效率。
二、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抢占“低空经济”“数字经济”新赛道
瞄准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构建多元增长极。山西云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凭借无人机研发与应用技术,跻身全球无人机领域五十强,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应急救援、大气治理等领域,并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成为低空经济的“链主”企业。同时,晋中引入国内人工智能领军企业深圳“优必选”中北区域总部,建设全国首个交通基建互联网平台“路桥云洲”,形成卫星遥感、北斗导航与5G通信融合的云智慧北斗产业园,为产业数字化注入新动能。在数字经济方面,综改区晋中开发区设立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动企业“智改数转”。经纬纺机通过全数字化棉纺生产线,将万锭用工从百人降至10人;太重榆液依托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实现数据准确性提升至95%,库存积压降低30%,生产资金节约15%。
三、创新生态体系构建:从“要素驱动”到“生态赋能”的跃升
秉持“环境即生产力”的理念,通过政策、平台、人才多维度构建创新生态。一方面,整合高校资源,推动“四链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2025年目标入驻科创团队120个以上。另一方面,实施市校协同创新发展专项行动,如太原理工大学与太重榆液共建博士后工作站,攻克液压核心技术。“榆液”标准成为国家标准,并载入全国高校专业教材。在政策支持方面,设立10亿元产业基金,重点支持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项目,并推出“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服务模式,实现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在人才战略方面,通过住房补贴、定向培养、校企合作等举措,吸引高端人才扎根县域,如山西洒拖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依托本土人才与供应链,主导制定《智能擦窗机器人国际标准》,产品出口52个国家,带动祁县玻璃器皿、太钢精密件等“晋材出海”。同时,大力培养和引进智能矿山、煤化工领域的高端技术人才,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供坚实智力支撑。
四、向“新”而行的晋中启示
晋中市的华彩蜕变证明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并非“破”与“立”的割裂,而是“守正”与“创新”的融合。通过激活新质生产力,既让传统产业实现安全、绿色、高效发展,又让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更以创新生态赋能全域发展。未来,随着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抢先布局,晋中市将继续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晋中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