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烽火不熄”的振兴热土

—— 阳曲山深处的抗战记忆与时代新章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8-08

山峦叠嶂,苍松如炬。在和顺县城东南30公里的阳曲山主峰,海拔2058.5米的绝壁之上,一座纪念碑静静矗立,铭刻着1943年那场气壮山河的阳曲山保卫战。80余年过去,硝烟散尽,但“六壮士”纵身跳崖的壮举,仍在当地百姓口中代代相传,成为这片红色热土的精神图腾。

1943年5月,日军对太行山腹心地区发动“篦梳式大扫荡”,分多路步步压缩合击,企图将根据地首脑机关和基干兵团包围消灭于清漳河两岸的狭窄地带。总部机关在合围尚未形成前已向外线转移。为掩护总部,将日军主力吸引到和顺方向,后勤部部长杨立三带领少数机关人员和警卫部队携带电台,朝和顺县境内转移,沿路还给日军布下迷魂阵。日军以电台信号为目标,部署上万兵力跟踪合围。警卫部队面对数十倍的敌人毫不畏惧,在和东独立营的配合下,依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发挥熟悉地形、灵活机动的优势,巧妙地同日军周旋于崇山峻岭之间,经七里滩冲出合击圈,转移到主峰阳曲山一带。

为了甩开日军,保护机关和电台安全转移,激烈的战斗打响了!日军的山炮、机枪连续朝山头射击,警卫部队始终坚守在居高临下的阵地上,击退了日军多次冲锋,杀伤其大量有生力量。

日军进攻受挫,疯狂地向山头发射炮弹,空中三架飞机轮番扫射轰炸,震耳欲聋。山头上的杂草、灌木全部烧成灰烬,坚硬的悬岩被炸成碎石,遍布山峰。尽管如此,战士们仍寸土不让,阵地岿然屹立,直到打完最后一颗子弹、扔完最后一颗手榴弹,以石头作武器,坚持战斗,退上山顶。

前边为陡峭的石壁,后边是疯狂扑来的成群日军,战士们无路可退,最后推着大石头滚向敌阵……一阵激烈的机枪射击声传来,又有人中弹牺牲,最后阵地上只剩下六名战士。眼看疯狂的日军就要冲上山来,他们六人把身边最后几块石头砸向敌人后,纵身跳下绝壁悬崖。

数千日军“铁壁合围”却毫无所获,进攻阳曲山还付出了死伤300余人的惨重代价。四周山上隐蔽着的群众目睹了英雄们的壮举潸然泪下。敌军败退后,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寻找壮士们的下落。经多番寻找,除一名英雄被半山腰上一束灌木架住得救外,其余五壮士全部壮烈牺牲,历史的烙印、战士们的忠魂,永远镌刻在了苍松翠柏间。走在曾经的战场遗址,仿佛还能听到当年激烈的枪炮声,看到战士们奋勇杀敌的身影,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每年,都有无数人来到这里,缅怀先烈,传承精神。

如今的阳曲山,植被丰富、林木茂密,奇峰险石、峡幽谷深,是华北地区最大的落叶松基地。山下有阳曲沟,纵深幽静,溪流淙淙;山腰悬崖绝壁,有阳曲溶洞,钟乳石千奇百怪;山顶宽阔平坦,苍松翠柏,云雾缭绕。登峰远眺,远山近色,尽收眼底。

阳曲山周边的党组织和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传承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让革命老区焕发出现代化建设的崭新气象。

平松乡后祁村背倚阳曲山,森林覆盖率超80%,是知名的落叶松基地,生态环境优良。依托山林生态资源和红色文化底蕴,村庄大力发展生态康养和红色旅游产业。今年,全面实施平松至后祁道路养护工程,对13.1公里道路进行沥青铺设,目前已完成4公里上山车道沥青铺设,并修建了林间木质步道,为游客提供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体验。村里还建设了特色田园风格美食广场,提供农家拉面、炭火烧烤等特色农家美食,同步打造了网红墙与太行民俗彩绘等网红拍照打卡点,建起蔬菜采摘园、搭建葫芦藤蔓架,将美食、观光、采摘与亲子互动相融合,充分满足不同游客的消费需求。

“我们正在打造特色民宿集群,融合太行民居特色与现代需求,配套完善服务体系。项目完工后,预计民宿预订量将提升20%以上,游客停留时间延长1至3天,旅游商品销售额增长25%,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超1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村党支部书记白水州介绍道。

风雨洗礼,阳曲山上的抗战精神从未褪色。那镌刻的红色基因,在生态康养的炊烟中、在游客驻足的凝视里、在乡村振兴的笑语间,生生不已、传承不息。

记者 杨星宇 通讯员 郭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