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8-13
8月11日,记者从榆社县获悉,该县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深挖山区资源禀赋,以肉牛产业为突破口,创新推出“政府+银行+企业+保险+农户”五位一体发展模式,推动全县养殖产业由“散养户自给自足”向“全产业链增值”跃升。截至目前,全县养殖场圈舍面积达18万平方米,年产值突破3.5亿元,带动养殖农户户均年增收近3万元。
榆社县构建“县指挥、乡专班、村公司”立体发展架构,形成“县有示范园、乡有养殖区、村有合作社”的立体发展格局,筑牢产业发展根基。出台《榆社县肉牛增量提质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路径,建立“规划引领+项目驱动”的实施机制。累计投入8000万元建成25个标准化示范基地,落地3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35个。针对养殖环节的难点堵点,建立“整改—验收—销号”闭环管理机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判解决。累计奖补养殖场(户)1917户,兑现产业纾困、见犊补母、贷款贴息、粮改饲补贴等资金超3700万元,以“真金白银”的投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肉牛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与此同时,该县积极引进牧乐嘉畜牧科技公司等3家行业龙头企业,整合要素资源,构建起“选育—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实现产业价值的深度挖掘。通过创新“村企合作”“托管代养”“公司+基地+农户”等联农带农模式,高效整合企业资本、技术、市场与农户劳动力、场地资源,形成发展共同体,实现资本、技术、劳动力高效融合。支持牧乐嘉畜牧科技公司建成省内领先的西门塔尔能繁母牛胚胎移植实验室,胚胎移植成功率达50%以上,技术水平稳居全国前列。通过良种改良,全县肉牛品质显著提升,出栏肉牛市场溢价率达20%以上,从源头增强产业竞争力。挖掘本地17万亩玉米秸秆资源,推行秸秆与优质饲草混贮模式,实施每亩20元深翻补贴,优先保障本地养殖户使用,秸秆饲料化利用率提升至85%以上。同时,推广《养殖场青贮饲料生产技术导则》等标准化技术,指导养殖户采用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饲粮配制技术,降低饲草料成本12%以上,实现资源高效利用。通过深化与山西农业大学“产学研用”融合,创建“三诊三改”服务体系,实现疫病防控率100%,犊牛成活率提升至92%以上,养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
针对山区养殖户“缺资金、怕风险”的核心痛点,榆社县联合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系列金融产品,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体系。保险公司开发1.7万元/头的专项保险,覆盖死亡风险与价格波动风险,实现“农户轻资产参与、拎包养殖”,大幅降低入行门槛,吸引1917户农户参与养殖,形成“金融活水润产业、农户增收有保障”的良性循环。
在产业链延伸环节,榆社县推出“青贮贷”专项产品,对建设硬化永久型青贮设施的养殖场按体积给予定额补贴,规模养殖场凭饲草采购票据获得相应比例补贴。今年计划投入1.4亿元实施肉牛提质、屠宰加工、牧草水培等项目。通过一系列举措,构建起育种、养殖、加工、流通紧密衔接的绿色产业链体系,产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记者 闫淑娟 通讯员 任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