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8-15
李慧君
在大树下话初心、在田坎上说变迁,她一直奔走搜集真实鲜活的小故事,与党的创新理论紧密结合,朴实由衷的表达更是赢得阵阵掌声,她就是来自和顺县的晋中市“同心圆”宣讲团宣讲员李慧君。
握紧“笔头”悟透理论 让宣讲内容有滋有味
李慧君深知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开展宣讲的必备条件,她坚持新理论新思想必看、重要新闻必听、优秀宣讲必学,一头扎进学习研究中。正是长期的积累、执着的追求和用心的投入,李慧君的宣讲水平提升得很快,从原本的照本宣科,到现在能够理解透彻宣讲主题的精神实质,将理论政策和群众生活相融合。“最喜欢的事就是在村里和大爷大娘们聊上几个小时”,她善于将宏大的时代命题拆解成一个个家门口的小故事。讲文化自信,就从一滴醋的百年进化史讲起;讲非遗传承,就从一面牵绣里的匠心传承领略非遗技艺的千年风华;讲“藏粮于技”,就请种粮大户用实实在在的“亩产账”说话,群众一听就拍手;讲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就对比“去年违建乱占影响出行”与“今年休闲广场宽敞舒适”,群众一听就打开话匣子。内容像“定制菜单”,群众需要什么就端上什么,让理论宣讲成了“暖心窝的家常话”。
蹲在“地头”讲清政策 让宣讲过程有血有肉
奔着群众最多的地方讲,李慧君不仅在会议室、乡村振兴讲堂、宣讲大赛舞台等有“屋顶”的地方讲,更是在田间地头、村社广场、农家院坝、乡村舞台等“没有屋顶”的地方讲。“理论宣讲就是群众工作,就是用身边事、身边人来诠释党的理论政策”,李慧君介绍道。为了让大家愿意听、听得懂,她会反复磨炼讲稿,根据不同对象,采用合适的语速和语言习惯。同一个主题,她的每场宣讲内容都不一样,听众中青年干部居多,她现场调整既定稿件,以“一村一名大学生”为例,讲述青年干部如何贡献青春力量。宣讲结束后大家追着她问,“下次什么时候再给讲讲”,她更加确信,“理论宣讲的意义,就藏在这些细微的共鸣里”。
用好“镜头”创新形式 让宣讲活动有声有色
面对理论传播形态的深刻变革,李慧君充分发挥文艺小分队作用,与老同志们共同创作了三句半、快板等形式多样的文艺宣讲作品,把党的好声音讲到群众心坎上。
同时,她注重挖掘培育群众身边的“名嘴”,从村“两委”干部、热心村民,到村工作大学生等群体,组织有理论基础和宣讲能力的人员建成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伍,老党员讲历史、增信心,中年党员讲担当、促发展,青年党员讲技能、强本领,形成“人人都是宣讲员,国事家事皆可讲”的浓厚氛围。
太行之巅、清漳之湄,在这片理论与实践交融的热土上,这群因为热爱而奔走在和顺大地的理论宣讲队伍,正持续激荡着新时代的奋进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