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科教

3000教师集结充电 凝心聚力蓄势远航

——北京新学道第十届暑期教师培训打造卓越教育生态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8-18

三伏天的热浪裹挟着蝉鸣漫过晋中大地,北京新学道教育集团(以下简称“新学道”)的老师们却怀着如这季节般炽烈的教育初心迎接一场思想淬炼。8月10日至16日,这座素以“师资强则教育强”为圭臬的教育航母,再度开启年度育人总决战——第十次投入专项资金,在新学道旗舰校区晋中书院开启北京新学道第十届暑期教师培训,由享誉全国的相关领域教育名家坐镇旗舰校,以“打造从优质教育到卓越口碑的教育生态”为主题,解读当代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新学道集团总部领导、员工及新学道晋中书院教职工在现场聆听兴学之道。与之同步,新学道全国30多个校区的3000名老师在线上同步参训,共享天花法雨。这场连续十年的师资锻造工程,是新学道不断自我革新、持续迅跑的内驱之源,为新学道打造高质量的教育生态、追求卓越教育质量奠定了人才基础。

从2016年至2025年,连续10年倾力培训教师职工,是新学道厚植人才底蕴的坚守。10年来,痴迷教育的北京新学道教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梁勇,带领一群把教育当作三百六十行中最有意义行道的奋斗者,怀揣“让每一个生命自由绽放”的梦想,朝着“教育一个孩子、帮助一个家庭、成就一个家族”的目标,在教书育人的沃土上俯身躬耕。他们以优质教育,让“教师幸福、孩子开心、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积淀了核心竞争力,托举起新学道教育事业云蒸霞蔚的万千气象——教育版图遍布北京、重庆、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湖北、江西、广西等10个省区市、20个地市,创办、合作、托管30多所学校,教职员工突破3000人,学生近3万人。新学道以科学发展的韧性实现了逆势增长:在2024至2025学年,晋中书院新校区开工奠基、灵石致诚学校新校区拔地而起……这是勇于拼搏的梁勇与敢于胜利的新学道合著的在外晋商回乡创业的范本,向学生、向家长、向社会交上了至诚答卷。

十载师资夏训蓄能,驱动新学道自我迭代更新。当新十年的序章开启,这场培训正为每一位新学道人推开一扇望向星辰大海的窗口——

武汉理工大学原校长、教育部教育数字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宗凯教授的报告题为《智能时代的教育创新与变革》,解析未来教育创新与变革之路。他以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实践经验,阐释智能技术如何重塑教育生态,分享了国际前沿趋势、中国本土实践及未来发展方向,为与会教师剖析了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路径与未来,提供了宝贵的洞见和行动指南。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吕玉刚的报告,以《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他解读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等战略部署的核心要义。

北京新学道教育集团联合创始人、总校长郝少林以《学习是一种功夫 坚持是一种品质》为主题,深入解构学习力课程理念,为老师们带来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的教育分享。他认为:“学习力是成为学习高手的秘密,它包含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与学习创新力。”他强调,学习力课程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以品格塑造为根基,以兴趣培养为导向,以习惯养成为核心,以能力训练为主线,以知识学习为载体,以游戏活动为手段,全面开发脑潜能,最终实现学习力的系统提升。

北京市育英学校集团总校长于会祥以《谈谈基于教育常识的学校管理》为主题,为大家深化教育认知、优化管理实践注入新动能。1948年育英学校诞生于西柏坡,是随中央机关进京的红色学校,该校多年来以“小学全部就近入学、直升本校初中、初中不对外招生”的模式,探索普通学校优质发展路径,其办学实践为基层学校提供了宝贵参考。他围绕“学校教育要守正要朴实要坚守”的核心主张,提出三大关键原则:办学需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根本遵循;“点”上的实验探索不宜轻易在“面”上铺开;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而德育成效决定生命线的高度与长度。

中国著名企业管理专家、管理类著作《打通》作者郝军龙教授,为大家带来一场以“梦想、使命、关怀”为核心的激励制度分享会。他以深厚的管理智慧和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勉励大家:“过去的辉煌已是基石,未来的画卷需以归零心态共同绘就。时代在变,教育在变,唯有不断自我革新,勇于超越既往经验,以持续的创新拥抱变化,方能永立潮头,不负‘百年新学道’的宏伟梦想。”

作为本次培训的领导组组长,梁勇作了题为《植根优质沃土 共育口碑盛誉 为打造新学道百年名校奠定坚实基础》的主题报告,与全体新学道人共绘从优质教育到卓越口碑的教育生态蓝图。他以“战友”的姿态与全体同仁进行刀尖向内的“自我革命”,向低效教学“宣战”,直指“照本宣科课、表演作秀课、自嗨填鸭课”三大顽疾,表示将通过“青年教师过关课”筑基、“名师示范性课堂”领航、“跨学科融合课程”创新,让每一堂课都成为教育质量的基石,实现“新学道,素质高,考得好”的育人承诺。他为大家揭示了新学道面向未来的战略密码,要聚焦创造力、批判思维与人性光辉,主动登场、拥抱AI,让科学技术成为新学道教育提质的“隐形翅膀”。展望2025至2026学年,新学道将锚定六项核心工作:以“科学管理”为主线,“市场品宣招生”为抓手,“人工智能应用”为依托,“拔尖创新培养”为重点,“教学质量提升”为目标,“综合考核评价”为导向,构建起立体发展矩阵。

……

8月16日17时,当老师们合上最后一页培训笔记,思想火炬已点燃远航的志向。这场跨越7天的暑热修行,正在化作新学道奔向教育明天的浩荡征途。

记者 路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