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文旅

文旅相融 创新呈现

——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晋中展区亮点纷呈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8-25

龙纹琉璃砖

芝馨昌香房

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期间,晋中展区按照市委“156”战略举措,围绕擦亮叫响“怡然见晋中”城市文旅形象,突出晋商故里特色,开放式布展,8个展示区域展出了我市60余家企业的400余款展品,集中展现了近年来我市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取得的成绩。本期,让我们一同走进晋中展区,感受这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化盛宴,探寻晋商故里的文化密码。

非遗展演 璀璨绽放

龙城太原,流光溢彩;山西文博,享誉全国。8月21日至25日,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晋中展区,我市各县(区、市)精心准备的非遗展演每日轮番上演,让展区的人气抵达一波又一波高潮,更为前来参展的观众呈现了一份内涵丰富、底蕴十足的文化盛宴。

太谷区专场演出中,太谷秧歌《游省城》《卖元宵》节拍欢快,秧歌演员用灵动的身姿、嘹亮的唱腔,将太谷秧歌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形意拳表演刚劲有力,双人实战刚柔并济、招式凌厉;太极拳表演如行云流水,白衣飘飘的表演者带领观众体验“云手”的柔美意境;晋胡独奏《梨园春》韵味浓厚、旋律婉转,让人如沐春风。

寿阳县的展演别具一格:《爱社·傩舞》表演者戴着夸张的面具,以原始的舞步和粗犷的节奏,将观众带入神秘的远古祭祀场景;花馍制作现场,巧手艺人指尖翻飞,令人叹为观止;巡检机器狗迈着矫健步伐与观众俏皮互动,引发阵阵欢笑。

榆次区带来篆香制作体验,现场清香袅袅,非遗传承人手持香箸示范古法篆香技艺,香粉在模具中渐渐成型,散发出恬淡的香味;木版年画体验区热闹非凡,参展者手握滚轮,专注地拓印着传统图案;面塑台前,非遗传承人专注地捏着彩塑,各类造型在他们手中活灵活现。

昔阳县以互动体验为主,剪纸艺人手中的剪刀翻飞,一幅幅精美图案跃然纸上;压饼展台前,老师傅手法娴熟,面团在他手中变成薄如蝉翼的饼皮;非遗“拉话”表演用当地方言演绎民间故事,俚语俗语间尽显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幽默。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左权小花戏《打酸枣》《放风筝》《樱桃好吃树难栽》等节目点燃全场,演员们身着彩衣、手持花扇,活泼轻快的舞蹈动作,生动再现了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场景。晋中邮政的双色活版印刷机前排起长队,“咔嗒”声中,一张张独具韵味的明信片带着油墨清香传递到观众手中。和顺县的凤台小戏展演传统剧目《游云山》音乐清脆明快,表演细腻雅致;晋剧《访昆山》节选片段《算卦》唱腔时而高亢、时而婉转,现场掌声雷动。

连续5天,晋中展区每天都推出不同主题的非遗展示和互动体验,让观众在现场感受晋中文化的独特魅力。来文博会参展的台湾展商陈先生边看表演边说:“原本是来参展的,没想到还能欣赏到如此生动的文艺展演。之前对晋中文化不是很了解,这次文博会结束后我一定要在晋中各地看看。”

珍贵文物 “搬”进展厅

文博会期间,我市创新方式,将珍贵文物“搬”进晋中展区,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历史的温度,聆听千年文明的回响。

“您现在看到的这款商代夔龙纹立耳铜鼎是复制品,原件在灵石县博物馆,是国家一级文物。”工作人员娓娓道来,展台上商代夔龙纹立耳铜鼎的复刻品熠熠生辉,33.4厘米高的鼎身上,两对夔龙相向而立,仿佛仍在诉说着三千年前的青铜传奇。与之相邻的商兽形觥,原件在山西博物院,整体状如蹲兽,盖前端为龙首形,与上翘的流口扣合为颈,盖部以云雷纹衬托两个兽头,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商代青铜铸造技艺的巅峰水准。

最引人注目的是高4米的灵石资寿寺壁画复原图和介休张壁古堡关帝庙壁画复原图,壁画采用宣绒布喷绘技术精准还原,线条粗简豪放中见力道,色彩浑厚沉稳里显古韵。一旁,来自山西晋之源壁画艺术博物馆的壁画修复师正在现场演示壁画临摹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让观展者直观了解这一传统技艺的精髓。

工作人员王慧恩正在向观展者推介文创产品,她告诉记者:“此次山西晋之源壁画艺术博物馆带来了自创、手工自制的‘壁画小品’泥坯冰箱贴,还有‘粉壁丹青之千手千眼观音’笔记本,‘土木华章之唐代建筑五台山佛光寺’方形本等近30件文创产品,其中冰箱贴卖得很好,供不应求。”

祁县图书馆珍藏的宋版《昌黎先生集考异》影印本静静陈列在展柜中,这部海内外孤本收录了韩愈的赋、古诗、碑志、杂文、表状等作品,是朱熹在其晚年对韩愈诗文集各种版本系统性校勘和注释的珍贵著作。展台前,观众无不感叹“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的文化价值。同时展出的还有省级珍贵古籍名录《遗山先生文集》《皋轩文编》《甫田集》的影印本。

一旁的明代黄绿蓝釉琉璃鸱吻的复制品巍然屹立,其原件在介休市博物馆,源自介休市洪山镇石屯村源神庙正殿屋顶脊饰。2米高的鸱吻通体施以黄绿蓝三色釉,其吻部张口吞脊,后部塑有背兽,尾自然向上盘曲,爪向前伸,做势腾空,鳞爪飞扬间尽显琉璃工艺的巅峰水准。

昔阳钟村墓地沙盘前围满了人,这个入选“2024年度山西重要考古新发现”的墓地,出土了50余件珍贵文物,揭示了黄土高原东部存在的一个高等级的文化族群,丰富了人们对夏商时期古代中国的再认识。

晋中拥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遗产,在文物保护中,我市不仅注重文物本体的“延年益寿”,更积极探索数字化保护、预防性保护、文旅融合等创新路径,努力实现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我们通过数字化复原等方式,让沉睡的文物走进现代生活。这些展品不仅再现了文物本体,更展示了我们在文物保护、研究和利用方面的创新成果。”

介休琉璃 流光溢彩

在晋中展区的核心位置,一组龙纹琉璃砖的釉色闪耀着深邃的光泽,釉色流转间,茄皮紫与孔雀蓝交相辉映,高浮雕的龙纹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破壁而出。这组复烧的明代琉璃珍品,以其精湛工艺引得观众纷纷驻足。

这组龙纹琉璃的真身烧制于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如今陈列于英国大英博物馆中国馆内。国家级非遗介休琉璃烧制技艺传承人刘开宝,在甲辰龙年以惊人毅力完成了等比例复烧,让这20块凝聚明代山西琉璃巅峰技艺的瑰宝以另一种形式“归家”。

“我们是‘龙的传人’,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我有责任、有义务将‘国宝’接回家。”说起做龙纹琉璃砖的初衷,刘开宝介绍:“在一次机缘巧合中,发现大英博物馆中收藏着一组属于山西的珍宝,就是这组明代龙纹琉璃。当时只是很遗憾,如此精美的文物竟然漂流到了海外,后来才产生了一种冲动,希望能在龙年把这件龙纹琉璃重新制作出来,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如此精美的琉璃作品。”

“龙纹琉璃上的四条龙样式、形态各有不同,制作手法也并不相似。茄皮紫、孔雀蓝的烧结条件比普通色釉苛刻得多,温度的些许变化就会让原本的釉质发黑或者发绿。”在龙纹琉璃砖的制作过程中,刘开宝从泥坯雕刻到釉色烧制,从初现雏形到釉烧出窑,再到每一个细节的打磨完善,都经过了数十次乃至上百次小试和对比,最终让龙纹琉璃砖重现于世人面前。

与之辉映的是一套体量在原造型基础上放大三倍的故宫太和殿屋脊瑞兽琉璃复制品。整套作品依照骑凤仙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狎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的顺序排列,与原作形制一致。一旁工作人员介绍:“这套作品采用了一体塑形烧成的创新技艺,改良了传统琉璃烧制技艺中大型作品(造像)分块拼装的传统技法,保持了作品的完整性,提升了流畅性和艺术效果,并在塑形细节上体现了相较官氏琉璃制式更为灵活、多变的特点,让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到从屋顶走下的镇脊瑞兽的风采。”

此次文博会,山西凯嘉后土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还展出以“鸱吻系列”为代表的众多山西古建琉璃艺术品文创。展会现场,颇具东方特色的琉璃摆件、冰箱贴等一件件流光溢彩的介休琉璃文创产品,引发了许多观展者纷纷驻足观赏交流。来自深圳的采购商王秀妹在展台前流连忘返,当场达成合作意向。她赞叹道:“古人的审美造诣令人惊叹!这些琉璃作品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审美。我希望能将这些富有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带到更多地方,让更多人感受山西非遗的独特魅力。”

香商文化 用心传承

在晋中展区,清幽雅致的香气如丝如缕,引无数观展者循香而来。芝馨昌香房第十一代传承人马毅正在香案前展示香方配伍绝技,只见他手持檀木香箸,将沉香、檀香等名贵香材按古法配比,动作如行云流水。案上青烟袅袅、暗香浮动,围观者无不屏息凝神,沉醉在这穿越三百年的芬芳之中。

“这款‘窗前省读香’,复原自清代晋商子弟夜读时所用香方。”马毅轻拂香灰,向观众娓娓道来。来自太原的香道爱好者王馨冉轻嗅香韵,赞叹道:“这香气初闻清雅,细品层次丰富,让人心神宁静,真是妙不可言。”

“芝馨昌素来以雅香闻道于香界。”马毅是北派燃方合香香方配伍技艺、传统合香香牌香饰制作技艺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介绍,每一味香都严格遵循古法:依据时令、季节,采集世界各地的名贵香材为底,再辅以安息香、迷迭香、龙脑等香材,品质上乘,香味纯正;依据古方合香,再经数十次、数百次精心配伍成型,珍贵独特;历经研磨、筛粉、蒸煮、炒炙、炮制等15道古法工艺精制,还须窨藏醇化三十五日以上;最后辅以介休当地独特绵软的古泉调制,方成“气韵生动”的传世雅香。

“芝馨昌”品牌传承于芝馨昌香房,发源于介休市洪山村,于1713年清代康熙年间由李品馨创立。2010年,马毅芝馨昌香房的传承技艺进行了接续,正式恢复“芝馨昌”老字号香房。随后,他陆续恢复了窗前省读香、清帷静眠香、有容堂胜兰香等传世香品,并根据当代人审美,与时俱进推出新花香诗意系列合香香方。同时,抢救性发掘、整理了介休古代香业中一系列心法口诀和绝技。

“老香房想要传承好,在做好保护的同时,也要融入现代社会的商业体系中。”马毅介绍,“芝馨昌”目前已经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网店6家,机场、高铁线下合作终端40余家,全国著名商业街、AAAA级以上景区合作终端200余家,成为一家集传承保护、创新研发、多元电商为一体的“非遗老香房+电商+新媒体”的新时代老香房。

2024年,芝馨昌创办“介休香文化博物馆”,将非遗活化、非遗市场化从理念落地为实践。馆藏有清代至民国时期110余件介休香历史文物遗存,包括古香房香具、中药材香料、古时包装纸、雕版等,多角度展现介休香文化发展历程,向全国公众普及晋商独树一帜的香文化。

图片说明:

①太谷秧歌

②昔阳非遗作品

③代夔龙纹立耳铜鼎复制品

④张壁古堡关帝庙壁画复原图

⑤《昌黎先生集考异》影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