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转型发展话亮点

钢构车间奏起“智能交响”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8-26

转型发展话亮点

开栏语

7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时再次强调,要保持定力,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重点要抓好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和适度多元发展。这不仅饱含对山西发展的深切关怀,为山西发展提出重大要求和奋斗目标,也为晋中发展锚定了新航向。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贯彻中央及省委战略部署,全力推进“156”战略举措,既见证了传统产业的创新变革,也目睹了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从工业领域的智能化升级,到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再到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晋中在转型发展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连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市委五届十次全会部署,以实际行动回应时代号召,在转型发展的浪潮中积极探索、奋勇前行。

为全面展现晋中在转型发展中的生动实践与创新成果,本报今起特开设“转型发展话亮点”栏目。记者将深入基层一线,与广大生产建设者们倾心交流,挖掘那些在转型发展中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典型事迹,记录晋中在各领域的亮点成就,展现晋中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的决心与信心,奋力谱写三晋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晋中新篇章。

钢构车间奏起“智能交响”

讲述人

山西东日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 武文帅

如果有人问,现在在钢结构车间干活是啥感觉?那我得跟您好好唠一唠。以前咱车间里,铁锤敲得叮当响,焊工师傅蹲在钢板前,焊花溅得满身都是,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还得担心焊缝不匀、焊渣太多。遇上复杂构件,光调整焊接角度就得耗半天,要是下料尺寸差了毫厘,整块钢板都可能废了,纯粹是“靠力气吃饭、凭经验把控”的苦差事。

自从公司打造了晋中首家依托数字孪生技术平台的自动化切割及焊接工作站,搞起智能制造,这车间里的光景彻底变了。就说那4台智能焊接机器人,前不久刚更新了系统,装上了“火眼金睛”——视觉扫描和电弧跟踪系统,焊枪一伸,沿着规划好的路径走,焊出来的缝平得跟镜面似的,基本没什么焊渣。以前4个焊工一天干的活,现在1个操作工盯着4台机器人就行,成本降了不少,关键是质量稳了,再也不用反复检查补焊。

生产线那头更让人稀罕,3万瓦的激光切割机跟巧手裁缝似的。技术部把排版图发过去,它对着母材,自己就能下料、打孔、坡口,连除锈打标都能一并搞定,误差还不到0.05毫米,比头发丝还细!以前人工切割一块钢板得半天,现在快多了,效率提了80%,材料也省了40%,再也不会因为下料不准浪费钢材。

这些设备都连着咱的数字孪生平台,技术部提前把参数输进去,设备一开机就照着最优方案干。更方便的是,不管是加工了多少件、用了多长时间,数据都实时汇总到平台上,掏出手机点开小程序就能看,生产进度、设备状态一目了然,管理起来省心多了。

现在车间里,再也不是满屋焊烟、满身汗水的模样。从“铁锤+手工焊”到“人机协同”,咱用“智能装备+数字平台”,把订单、生产、质量、物流全流程都管了起来。现在一年能产100万平方米金属压型板、200万平方米复合板,还有2万多吨高精度钢构件,真正实现了从 “制造” 到 “智造” 的精彩跃迁。

本报记者 郝宇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