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9-01
调试煤机
初秋时节,万物并秀,行走在广袤的寿川大地上,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愈发具象。
八月二十八日至二十九日,“高质量发展寿阳行”视听媒体主题采风活动在寿阳县举行,来自全国数十家媒体的记者深入太晋一体化平头融合发展区、西洛镇段廷村潇河岸边、山西晋荞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山西奥泰科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实地感受寿阳产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两天时间,媒体记者倾听拔节之音、感受澎湃动能。一个个独具特色的产业正在乡村蓬勃发展,一批批优质项目正在加速开工推进,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奏响了向上、向新、向好的最强音,开启了寿阳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太晋一体化平头融合发展区:
“飞地”经济新赛道 锻造产业新高地
机械臂精准挥舞完成钢筋加工,智慧梁场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控生产全流程,美宜佳智能分拣系统以每6秒一件的速度高效运作……8月29日,记者在太晋一体化平头融合发展区看到,作为全省首个“飞地经济”示范区,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2022年8月,在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加速推进、太晋一体化发展全面实施的历史机遇下,晋中市坚定有序推进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做大做强,支持寿阳县创建了全省首个“飞地经济”示范区——太晋一体化平头融合发展区。寿阳县立足国、省、市战略,将平头融合发展区列为引领全县发展的“三件大事”之首,纳入“三区一基地”和百亿级园区转型发展规划。近三年来,平头融合发展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跨越,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成为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迅猛的区域,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完成20亿元,税收突破2亿元,完成了从“旁听生”到“插班生”再到“正式生”的身份蜕变,“智慧赋能、服务三城、飞地融合、五业并举”的发展思路在这里得到充分实践。目前,“智慧物流、智能制造、数字服务、现代农业、康养文旅”五大板块协同发力,全面做好“转型发展求变、乡村振兴求变、文旅融合求变”三篇文章。
山西数字化交通产业园由山西交控集团旗下路桥集团投资建设,规划占地2800亩,总投资32亿元。一期993亩已基本建成,包括4座高标库、综合服务楼、智慧钢材数字化加工基地和智慧梁场等现代化设施。
数字经济的崛起,深刻重构了产业形态。在钢材数字化加工基地,二车间的隧道拱架生产线实现“无人化”作业,投产后一年加工5万多吨钢材,相当于太旧高速改扩建项目钢构件需求量的三分之一;相邻的智慧梁场,通过“智慧梁场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计划、设备控制、过程监控的全流程数字化,所有设备通过物联网集成,虚拟与现实同步运作。
梁场负责人徐玉栋表示:“这里用的钢筋构件全是加工基地生产的,质量过硬不说,还省下了不少运输费。”这种“隔墙供应”的模式,形成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完整产业链,也让寿阳与太原的产业集群实现了深度融合,提升了产业竞争力。
“临汾、运城、大同等地的266家门店的货品都从这里发出,中心30余名员工,95%来自周边农村。”美宜佳山西物流中心负责人陈辉介绍说,2024年1月,美宜佳山西物流中心正式落地平头融合发展区,其智能分拣系统仅需6至8秒即可完成一次物流分拣动作。目前,该中心正全力打造辐射“太原—晋中—阳泉”的物流集散中心,构建高效物流网络。
随着“飞地经济”模式在这里持续创新实践,智算中心、龙栖通航园等“未来产业”正在加速布局,一个充满活力的产业新高地正在山西中部崛起。(闫淑娟)
西洛镇段廷村潇河岸边:
潇河岸边水波漾 文旅融合谱新篇
进乡村,看发展。抬头是“画”、入目是“景”,穿行于寿阳大地,一幅诗意田园画卷呈现眼前。
金秋时节,段廷村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时光。稻田里,稻香蟹肥;青草地上,帐篷支起;文艺舞台上,歌舞飞扬;烧烤架上,香气阵阵……这个曾经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村庄,如今正以“水稻 + 文旅”的创新模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踏歌前行。
“看这稻穗多饱满,收获的长粒香大米是纯天然的,吃着健康又放心。螃蟹也很肥,到中秋节前后,螃蟹定然是膏满黄肥。”8月28日,段廷村党支部书记赵继斌站在段廷村稻蟹示范园,随手提起一只二两重的河蟹,脸上洋溢着自豪。
“这些‘稻田卫士’不仅能吃掉害虫杂草,其排泄物还能肥田,促进水稻生长;而水稻又为螃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条件,互惠互利,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 随后,赵继斌算起生态账,通过“稻养蟹、蟹养稻、稻蟹共生”的稻蟹共养模式,能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的空间利用效益,实现“一水两用、一亩双收”,形成绿色循环的生态种养模式。
2021年,段廷村党支部紧跟该县农康旅融合发展方略,在“倍增”上动脑筋、在“产业”上做文章,从最初20亩试验田到如今机械化作业的示范园,从单一稻米种植到“稻蟹共生”的立体生态模式,小村庄玩出了“大农业”。
乡村建设美在“颜值”,更美在产业发展。
“趁着假期,我们专程从太原来到段廷村,体验这里原生态的乡村美景,古朴又有诗意,可以露营、烧烤、戏水,孩子非常喜欢这里。”游客吕琦在帐篷里听着音乐,帐篷外,她的丈夫在河边垂钓、孩子在浅水处玩耍……一幕美好的人间烟火景象。
这片曾布满荒草的河滩,如今已成为省城周边炙手可热的“一小时出游圈”目的地。
“每逢节假日,我们烧烤部落的客流量基本处于爆满状态,整体运营情况十分良好。特别是暑假期间,顾客需要提前预约才有露营位置。”潇河岸边烧烤部落的负责人面带微笑,自信满满地说道。
近年来,西洛镇依托潇河岸边烧烤部落知名度,乘势而上,打造潇河岸边系列活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段廷村在原有活动基础上进行提升改造,增加了“又见傩舞”民俗表演、稻田音乐节等现代旅游体验项目,着力构建农文旅多元优质产品供给体系,促进文旅消费升级迭代,全力打造旅游经济“爆点”,让产业更兴旺、农村更和美、农民更富裕。
夕阳西下,潇河泛起金波。河畔的“乡村大舞台”上,村民们正排练新编排的歌舞;农家乐中,游客们品尝着刚出锅的蟹田米饭……
这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潇河岸边徐徐展开。(武玲芳)
山西晋荞米业股份有限公司:
科技助力绘蓝图 振兴路上米飘香
秋色绚烂大地,丰收喜悦人间。8月28日,走进寿阳县工业园区内的山西晋荞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晋荞米业),媒体记者真切感受到了这家省级龙头企业蓬勃发展的强劲脉搏,以及其在乡村振兴征程中书写的壮丽篇章。
厂区门口,一辆辆满载杂粮的货车整装待发;生产车间里,国际先进的物理压榨全自动化食用油生产线正奏响科技赋能的交响曲;党建活动室内,党员们围坐讨论新季度“党员示范岗”的创建方案……晋荞米业正以项目为笔、党建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着新时代答卷。
“您看,这些脱皮后的亚麻仁经过破壁技术处理,营养吸收率能提升40%!”在产品展厅里,山西晋荞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晋彪捧起一把浅黄色的颗粒向记者介绍道。
展示台上,从传统杂粮、小米、杂粮面到紫苏油α-亚麻酸口服液、亚麻低聚肽等30余种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见证着企业从原料供应向科技引领的跨越。
2006年,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谷子脱粒机,让农民告别弯腰劳作。近年来,该公司还自创了燕麦米破壁技术,在有效保留营养的同时,解决了长期以来燕麦米由于外壳坚硬、不易脱皮且不利于人体消化吸收的难题。
这种“吃干榨净”的智慧,贯穿企业发展的每个环节。2015年,该公司与中北大学合作的亚麻增效产业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项目,堪称企业转型的“点金术”。“过去论斤卖的原料,现在按克计价。”赵晋彪算起经济账,“产品附加值提升了几十倍。”
2017年,“精制紫苏油”摘得山西省首届山西功能农产品品牌桂冠……目前,该企业已成为省内首家高端食用油生产企业。
企业不仅在科技创新上成果丰硕,党建引领也成效显著。
2014年,中共山西晋荞米业有限公司联合支部委员会成立后,企业将党建考核与生产指标深度挂钩,让党徽在生产线、种植基地里闪闪发光。
夜幕降临,企业电商直播间依旧灯火通明。主播琪琪正对着镜头展示新包装的山西黄小米:“小米黄,黄金汤,山西的小米口感软糯,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爱吃……”屏幕上不断跳动的订单,见证着这个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的活力。
“我们的目标是努力打造‘健康粮油’优质品牌。”赵晋彪的话语充满信心。从1998年占地23亩的小作坊,到如今集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集团;从单一小米加工,到拥有100余种产品的产业矩阵;从传统销售模式,到“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体系……晋荞米业的蜕变,正是寿阳县以项目突破带动高质量发展、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科技与自然共舞,红色基因与绿色发展交融,共同谱写着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壮美篇章。(武玲芳)
山西奥泰科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数智赋能添活力 企业发展势头旺
项目建设“热潮涌”,产业发展“势如虹”。8月28日,走进寿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座占地109亩的现代化智能工厂格外引人注目。这里便是山西奥泰科工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奥泰集团”)大型智能煤机制造项目二期基地。
走进基地车间,一台台已完工的巨大掘进机、采煤机静静矗立。修理区里,工程师们全神贯注,手中的工具在设备间穿梭,为每一台煤机设备“把脉问诊”;铆焊区内,数控机床闪烁着蓝光,有条不紊地运转着,发出轻微而有节奏的嗡嗡声;锚杆钢流水线上,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设备,钢材在机械的带动下有序前行……
集团总经理芦江站在车间里,指着正在调试的新下线智能掘锚机,眼神中透露出自信与骄傲。他介绍道:“从2022年开始,我们制造的掘锚机就实现了智能化。过去,掘锚机需要工作人员在设备上操作;如今,新研发的掘锚机已实现无人操作,远程遥控即可。”
从1989年创立时的乡镇小厂,到如今拥有10余个分支机构、年营收超3亿元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奥泰人用三十余载光阴,在三晋大地上书写了一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奋进史诗。
山西奥泰集团的转型升级之路,离不开创新驱动。其控股的阳煤集团寿阳新元机械有限公司,一方面与太原理工大学、山西能源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借助高校科研力量提升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与北京易联科技等煤机公司携手合作,共同推动产品升级。通过这些举措,成功构建起涵盖全链条的创新体系。
沿着山西奥泰集团的产业版图望去,一条覆盖“研发-制造-检修-服务”的全产业链清晰可见。
太原技术研发中心如同智慧的大脑,为集团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寿阳基地则专注于大型智能煤机制造,是集团的核心生产阵地;旗下劳务公司如同人才的输送管道,为集团输送专业技术人才;吊装运输队保障设备能够直达煤矿井口,确保客户生产的高效进行,让整个产业链运转得更加顺畅。
在集团荣誉墙上,“山西省诚信单位”“山西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山西省首届百家信用示范企业”等数十块奖牌熠熠生辉,见证着山西奥泰集团的辉煌成就。
芦江感慨地说:“企业发展的红利必须回馈社会。”多年来,山西奥泰集团在乡村振兴、捐资助学等领域累计捐款、捐物1200余万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和谐发展、共创共赢”的企业价值观。
在转型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山西奥泰集团正如基地车间里镌刻的标语所言——“以‘智’赋能 引领带动全市智能化建设工作”。接下来,该集团将以新质生产力为笔,不断书写属于民营企业的精彩篇章,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奋勇前行。(武玲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