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时间:2025-09-02
太行山里,有个“不务正业”的农民,他遍访各村老人,翻越数百座山头,察看上千处石缝,只为带烈士们“回家”。
十几年来,郭海波陆续背了25具遗骨下山,在当地政府和相关组织的支持下,给烈士安了家。
郭海波把烈士们都叫作“八路军爷爷”。他说,如果当时他们没有牺牲,活下来,比他的爷爷年纪都大。
文少卿,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副教授。十年来,他带领团队完成了1200多具烈士遗骸鉴定,借助体质鉴定和同位素分析,解析烈士的地理来源、生前生活方式、营养及病理情况等个人生活史,并通过DNA鉴定确认身份,通过颅面复原重现容貌,帮助无名烈士重归有名。
被郭海波“背骨”的故事打动,文少卿主动来到山西为遗骨做鉴定。
他们接力完成了一件看似“无用”的事,用不同的方式回答着关于“意义”的追问,也让80年前一位少年号兵的号声,再度回响我们的耳畔。
记者:王冰笛、陈梦、原勋、吴振东、李海伟、岑志连
摄像:麻明磊
配音:郝好
包装:夏勇、杨震男、史凯丽
新华社音视频部 bilibili联合制作
新华通讯社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