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9-03
1945年9月2日,在中国等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回望烽火太行,站在晋中这片红色土地上,我们走访,我们见证,共同铭记历史,正是要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从中汲取开创未来的智慧和力量。
观看阅兵 升腾强国力量
连日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于9月3日在京举行的消息振奋人心,在全市人民心中激起澎湃豪情,浓浓的爱国情怀在晋中大地持续升腾。
随着纪念大会的到来,全市上下都对这场国家盛事表现出空前关注,人们热切期待通过纪念大会感受国家的发展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奋进动力。退休教师杨泰生充满期待地说:“我每天都会收看纪念大会准备工作的相关报道,特别是首都天安门阅兵,将展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崭新成就。想到先辈们用血肉之躯保卫国家的壮举,我更加期待通过阅兵活动看到今日国防力量的强大。”
纪念大会上,阅兵按照阅兵式、分列式两个步骤进行,45个方(梯)队将以威武雄壮的阵容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这场阅兵不仅是国防力量的展示,更将成为凝聚民族精神、激励奋进前行的重要时刻。
在全市各个角落,大家正以不同方式迎接这一历史性时刻。在晋中市图书馆电影厅、报告厅,工作人员提前调试好设备,确保画面清晰流畅。
“市图书馆组织学生及市民于9月3日集体观看纪念大会直播。”该馆工作人员介绍,“大家积极参与,都希望共同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市民王女士说:“此次纪念大会特别是阅兵活动展现的不仅是国威军威,更是全体中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追求和对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繁荣,军队越来越强大,这是对抗战先烈最好的告慰。”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场阅兵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军事爱好者小刘早已安排好时间:“晋中华谊兄弟影院9月3日提供场地直播纪念大会盛况,我第一时间就报了名。作为年轻人,我们要弘扬抗战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奋斗,为祖国繁荣和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闫淑娟)
抚今追昔 抗战老兵初心依旧
9月1日,在灵石县南关镇金旺村,98岁的裴錞老人坐在自家的藤椅上,阳光透过窗户,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当问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老人的双眼骤然明亮,右手不自觉地抚向右侧大腿——那里藏着一颗跨越70余年记忆的子弹。
“保家卫国,义不容辞”,回首那段全民皆兵、全民参战的岁月,裴錞道出了自己“弃农从军”的初心。
1945年,18岁的裴錞应征入伍,编入八路军二十二旅新七团,随部队辗转各地,他也迅速从农家少年成长为一名坚韧的战士。“那时候没人喊苦,大家都说,‘宁可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裴錞回忆道。那时,战士们的军装被硝烟熏黑,磨出了破洞,但大家始终挺直脊梁奋勇向前,以实际行动展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在部队,我是战士;回村里,我还是乡亲们的兵。”这是裴錞常挂在嘴边的话。1948年,他因伤复员回到金旺村,继续投身服务家乡和支持地方建设中。他拖着伤腿接任农会主席,白天带着村民开垦荒地,晚上在煤油灯下算账登记,腿上的伤时常隐隐作痛,他却从不说苦。有人劝他歇着,他总说:“战场上那么多战友没机会过上好日子,我这点疼算啥?”后来,裴錞先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任的十几年里,他把在战场上的拼劲儿全用在了家乡建设上。金旺村的土路变成了石子路,荒坡变成了良田,村民们的粮仓渐渐满了,脸上的笑容也更多了。
从保家卫国到建设家乡,从烽火岁月到和平年代,裴錞用一生诠释了“军装穿在心里,只要初心不忘,就永远不曾脱下”的担当。(张凯鹏)
触摸历史 缅怀抗战英烈
“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是读懂太行抗战史的窗口。”在位于和顺县横岭镇石拐村的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馆,讲解员张越将那段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娓娓道来。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向华北大举增兵,华北危急。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战局日趋严峻。在此紧要关头,八路军总部于11月11日在石拐镇召开会议,共商御敌大计……”跟随张越的脚步,记者走进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馆。馆内陈列的一幅幅历史照片、一幕幕英雄影像、一件件珍贵文物,无不在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将参观者带入那艰苦卓绝却信念如铁的往昔。张越表示:“近期前来参观的个人和团体络绎不绝。作为讲解员,我要讲好红色故事,让历史真正‘活’在人们心里。”
与此同时,位于左权县麻田镇的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参观者众多,热度不减。展柜中陈列的枪支弹药、衣物鞋帽、书信日记等实物,无声诉说着革命先辈们不屈不挠的抗战传奇;墙壁上悬挂的照片与图表,生动再现了八路军在太行山区英勇抗敌的壮阔画卷。
“讲解不仅是复述历史,更是精神的传递。”“90后”讲解员王霞飞是一位在红色故事熏陶下长大的麻田姑娘,她致力于用声音传递红色力量。她说:“我将继续扎根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用深情的语言、流畅的表达,追忆每一位英雄、诉说每一段历史,还原文物背后的每一个故事,让太行精神世代相传。”
市民冯小鸣参观后激动地说:“每次走进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看着那些陈旧却充满力量的展品,都仿佛看到了先辈们那股不屈的抗战精神,它如一把火,瞬间点燃我的内心。战争虽已远去,但伟大抗战精神却如璀璨星辰,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李娟)
文物记忆 无可辩驳的铁证
“文物会说话,它们提醒我们: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这些出自日军随军记者之手的真实照片,是日军侵华最真实的记录,是日本侵华罪行无可辩驳的铁证! ”9月1日,在左权县辽县抗日战争纪念馆,86岁的王艾甫老人正手持抗战时期的历史文献,向参观者讲述日军侵华的累累罪证。
收藏爱好者王艾甫从1964年开始收集日本侵华战争时期日军出版的画刊《支那事变画报》、日军军用地图、《山西物产资源调查表》和《东京大审判》等500余册,用铁的事实再次证明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
王艾甫是山西省人民检察院退休干部、左权县西关村人。他18岁入伍,曾两次出国参战,喜爱收藏与战争有关的物品。在他的藏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收集整理的136辑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由日本军队编撰的《支那事变画报》,该画报用大量图片和文字记录了日军侵华的整个过程。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朝日新闻社开始发行《北支事变画报》,重点报道对华作战情况,宣传日军战绩。该画报没有固定周期,基本上为半月一刊。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第一〇二辑《北支事变画报》改名为《远东事变画报》,广泛报道日军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作战情况,中国战场的报道变少。1944年,日本在各大战场节节败退,为宣传战绩而出版的画报及临时增刊停刊。
王艾甫说,“1937年至1945年,日军侵华期间《支那画报》共有200期左右。从画报的内容和说明来看,全部由日本特派记者采访完成,主要记录了日军在华期间大量的战例和‘成果’。我收藏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够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武玲芳)
赓续传承 抗战精神永不忘
从百团大战的枪林弹雨到敌后斗争的隐蔽战线,无数晋中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侮的长城,他们的抗争与奉献,早已超越地域,成为伟大抗战精神的生动缩影。
“在抗战血与火的岁月里,晋中人民以顽强不屈的姿态书写了壮丽史诗。”正如和顺县史志研究室主任杨善文所说,这份深沉的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的精神密码。百团大战中,在晋中这片土地上:男人们扛枪冲锋,在枪林弹雨中撕开敌人防线;广大妇女则以女性特有的坚韧,成为支前线上的重要力量——有的站岗放哨、送情报,有的在前线抬担架,还有的在后方护理伤病员、做军鞋。
在和顺县,上白岩村的赵美岭送情报时遇敌,急中生智将情报藏在发髻中,确保军情万无一失……杨善文说,和(顺)西县的支前故事,只是晋中乃至全国抗战的缩影,这背后更有无数男性群众扛枪作战、运输弹药,有老人孩子省下口粮支援前线,家家户户都成了抗战的坚强后盾,他们身份各异,但却用同样的勇敢与奉献,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晋中大地深深扎根。
如今,硝烟虽已散尽,但历史的回响从未停歇。从晋中到全国,那些在烽火中淬炼出的坚韧、担当与爱国情怀,早已融入民族血脉。青年一代身处和平年代,更应铭记这份跨越地域的共同记忆,将抗战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挑战中传承,在奋斗中续写。这便是历史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更是民族复兴路上永不褪色的力量源泉。 (王爱媛)
记者手记:
铭记历史 在奋斗中续写荣光
史俊杰
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更是最好的教科书。1945年9月2日,在中国等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为了这一刻,中国人民以伤亡超过3500万人的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捍卫了人类正义与和平的伟大事业,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雄的牺牲不能忘,曾经的苦难不敢忘。1937年7月,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晋中地处晋察冀、晋绥、晋冀豫三大抗日根据地结合部,得地利之优势,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华北敌后抗战的指挥中枢、重要的战略支点,也成为八路军三大主力师分兵部署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首发地,第一二九师还在此实施了第一次战略展开。石拐会议后,短短几个月,晋中就有近2万人参军。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第一二九师等150多个党政军学商机关在晋中驻扎5年之久,指挥八路军华北抗战,组织了白晋战役、百团大战、多次反“围攻”和反“扫荡”作战等战斗,八路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辽县十字岭殉难……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是那些在战火中前赴后继的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起了民族脊梁,实现了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历史长河奔涌不息,抗战精神永放光芒。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个历史节点,我们缅怀先烈,不仅要告诉他们,你们的鲜血没有白流,更要告慰他们,你们的精神永存,“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都挡不住我们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国人民愿携手世界各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报眉 / 赵向文 制图/ 郝成圆
策划 / 路丽华
统筹 / 史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