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县区>平遥

在古城墙下种满理论之花

—— 记平遥县廉政文化教育中心主任李亚平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9-16

9月9日,记者走进平遥察院博物馆,还未见到李亚平本人,便听到了院内传来的讲解声。只见她手持扩音器,正在为参观者详细讲述中国古代优秀监察文化及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纪检监察工作和反腐败案例。

作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平遥县廉政文化教育中心主任、平遥察院博物馆馆长,李亚平扎根基层30年,以实干担使命,将廉政文化与党的创新理论传遍平遥的各个角落,把理论之花种在了古城墙之下。

“群众在哪里,理论宣讲就要去到哪里!”

“李亚平呀,不是在宣讲,就是在宣讲的路上!”

当问到“李亚平在哪里?”这个问题时,熟悉她的人总是这样回答。

“群众在哪里,理论宣讲就要去到哪里!” 这是李亚平最常说的一句话。

为了让基层广大人民群众准确认识、了解、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的内涵实质、精神要义、实践价值,李亚平组织了一批又一批宣讲骨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开展理论宣讲。她还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带头录制宣讲视频,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提高基层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水平。

田间地头、农家小院、楼宇科室、校园教室、军营连队、工地车间……到处都留下了李亚平激情昂扬的宣讲声,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今,在李亚平的带动下,平遥察院博物馆被全国各地50余家单位确定为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廉洁文化阵地、党员教育示范基地、党校系统现场教学点、思政实训基地等,一座理论与政策、政府与百姓之间沟通的桥梁就这样拔地而起。

“有创新,才能润人心。”

“怎么才能保证理论宣讲有特色、有成效?我认为一定要创新宣讲方式,创新话语体系,让广大基层人民群众愿意听、喜欢听、听得懂,有创新,才能润人心。”李亚平在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时频繁提及“创新”二字。

在她看来,做好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关键,就在于用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宣讲方式,实现话语转化,进一步提高理论宣讲的吸引力。

为此,李亚平反复研读重要文献、新闻评论,虚心向业内智库专家、地域文化专家请教,不断探索党的创新理论与红色文化、晋商文化、廉洁文化的关联点,研发创编了一套独特的宣讲课程。

在平遥察院博物馆内,她设置了廉影拍拍、廉音说说、廉声朗朗、重温入党誓词等参观学习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博物馆讲解员、护展员的积极性,开设“廉洁小剧场”“红色故事会”“薪火快板书”等板块,为静态的博物馆赋予了丰富的内涵,让理论宣讲变得更加鲜活。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李亚平深知,要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深入人心,就必须变“独角戏”为“大合唱”。

“做好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需要一大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理论功底深、宣讲技巧好的理论宣讲人才,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李亚平说道。

多年来,李亚平通过言传身教,带出了许多高素质的理论宣讲人才。如今,她带出的队伍,分别在全国、省、市、县理论宣讲大赛上以及少先队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殊荣。除了积极培育和推送国、省、市、县四级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宣讲人才,李亚平还打造出了一支可移动的宣讲轻骑队,越来越多的百姓宣讲员、博物馆讲解员、护展员在她的带领下,利用“身边人讲身边事”“平遥话说新思想”的形式进行宣讲,有效提高了理论宣讲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此外,李亚平还与乡村、社区文化站点联手,用基层力量反哺基层;与大中专院校合作,建设了一批宣讲人才孵化室;与中小学研学实践活动结合,通过开展“种子”工程、“幼苗”工程,培育“小小理论宣讲员”。

心怀信仰,深耕不辍。李亚平以实际行动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廉洁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平遥的每一寸土地上,让理论之花在古城墙下绚丽绽放。

记者 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