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10-13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源头活水”,更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支撑。
今年,我市锚定乡村全面振兴目标,创新建立金融助力 “千万工程”、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市级专项协调机制,以机制创新破题、以产品迭代破壁、以服务优化破局,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金融服务网络,将金融“活水”精准输送至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各环节。
截至 7 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突破1400亿元大关,达1415.7亿元,较年初新增 57亿元;累计为23.17万户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61.90亿元。这一组组亮眼的数据,勾勒出金融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机制先行——
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乡村振兴,金融先行。我市严格落实“深化金融创新,激活特色产业动能”要求,开展“百乡千村万户大走访”专项行动,推动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倾斜。
今年上半年,全市金融机构组建专业服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农业园区、涉农企业,走访市场主体5870 户,精准响应融资需求5000余项。
“以前办贷款,手续多、周期长,现在银行客户经理直接上门,现场收集材料、定制方案,几天内资金就能到位。”榆次区一位种粮大户的话,让人感受到了金融服务的温度。
针对信息不对称问题,我市系统梳理农谷项目、农业龙头企业、专业镇等13个重点领域资源,建立包含 1756个企业(项目)的《重点信贷支持企业名录库》,实施动态管理、精准推送,打通融资信息“中梗阻”。
今年以来,市、县两级召开乡村振兴专题政银企对接会10余场,推动101家企业与金融机构达成合作,签约金额达9.98亿元,实现“企业有需求、银行有响应、合作有成果”的良性互动。
此外,我市创新推出“再贷款+乡村振兴贷”“再贷款+农谷贷”“再贷款+产业贷”等特色模式,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三农”信贷投放。截至6月末,全市再贷款再贴现余额达51.22 亿元,使用央行资金发放的贷款利率,较法人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利率低近150个基点,累计为涉农市场主体节约利息成本约8000万元。
产品创新——
“一链一策”化解融资难题
我市聚焦融资难点、堵点、痛点,引导金融机构跳出传统信贷思维,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实现从“通用型”服务向“定制化”供给跃升。
连翘是左权当地特色产业,但种植户常因缺乏抵押物而融资受阻。为此,我市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连翘贷”,引入“林权抵押+政府风险补偿”模式,提供最长5年期、最高50万元、免评估费贷款,已支持32户种植户扩大规模。
祁县作为省级肉牛优势产品示范基地,肉牛养殖产业规模大、农户多,但传统贷款对抵押物要求高。中国银行晋中分行创新推出“益农快贷”,通过分析养殖户出栏记录、销售流水、防疫合格证明,结合征信记录核定授信,最高可贷100万元,期限 12个月,利率仅3.45%,支持随借随还、按日计息,已累计支持130户养牛农户。
我市还积极推动农业保险从“风险等量管理”向“风险减量管理”转变。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晋中市分公司在昔阳县承办了全市首单“玉米节气气象指数保险”,覆盖玉米种植面积3.56万亩,提供风险保障474.48万元。
承保自然风险向市场风险拓围扩面。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晋中中心支公司针对榆社县肉牛养殖模式,叠加传统肉牛养殖保险,创新研发并落地首单“政策性肉牛收入保险”。该保险产品由各级财政补贴80%,农户自缴20%,既能保障肉牛死亡风险,也能保障收入波动风险。在保险期内,若肉牛销售实际收入低于保险合同约定收入,保险公司将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赔偿,确保养殖户收益稳定。
在协调机制推动下,一批创新产品陆续涌现:交通银行晋中分行“科创三晋贷”依托科创评级为禽业企业融资1000万元;尧都农商银行晋中分行“兴农贷”以农产品预期收益为还款保障破解抵押难;中国农业银行太谷支行为山西晋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放全国第二笔、全省首笔“农业园区科企贷”200万元,支持动物疫病诊断攻关;为破解融资主体资金需求分散难点,中国建设银行晋中分行发放全国建行系统首笔“合作社快贷”,为平遥、寿阳、和顺3个县的4户国家级、省级合作社授信450万元。
今年以来,全市新增涉农贷款产品12个,涵盖“益农快贷”“农业园区科企贷”“合作社快贷”“民宿贷” 等;新增农业保险产品3个,包括“政策性肉牛收入保险”“种羊养殖保险”“玉米节气气象指数保险”,形成了“产业发展到哪里,金融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良好局面。
典型引领——
推动金融助农提质增效
金融赋能乡村振兴,要有点上的突破,也要有面上的拓展,更要有典型经验的复制推广。
土地综合整治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盘活农村土地资源的重要举措,但因项目资金规模大、使用周期长,融资一直是难题。我市指导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晋中市分行深入研究,编写《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信贷政策及工作建议》。4月23日,该行投放全省农发行系统首笔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贷款1809.3万元,支持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寿阳县松塔镇项目,为全省金融支持土地综合整治提供了 “晋中样本”。
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文旅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针对民宿改造升级融资需求,当地金融机构推出“民宿贷”,利率低至3.4%、额度最高50万元,已为40余户经营户发放贷款1500余万元,助推平遥旅游从“过境游”迈向“深度游”、“住宿经济”升级“体验经济”。
从寿阳的土地整治到平遥的文旅民宿,从左权的连翘产业到祁县的肉牛养殖,我市以典型样本为引领,推动金融服务从“单点赋能”走向“系统集成”。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完善市级专项协调机制,推动金融资源更精准投向乡村振兴主战场,以金融“活水”持续滋养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
记者 郝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