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科教

市未保中心等部门联合开展安全教育进校园活动

孩子,请勇敢地对校园欺凌说“不”!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10-17

校园欺凌是威胁儿童身心健康与校园安全的突出问题,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缺位、家庭支持薄弱,在面对欺凌时更易陷入“不知识别、不敢反抗、不愿求助”的困境。为精准回应留守儿童安全防护需求,10月14日上午,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市未保中心)联合平遥县香乐乡未保中心、西王智中心小学及山西铸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拒校园欺凌 筑安全校园”晋童守护·安全教育系列活动,聚焦西王智中心小学五六年级留守儿童群体,帮他们掌握反欺凌技能、筑牢心理防线,为构建“零欺凌”校园环境注入力量。

驻市未保中心社工首先向孩子们展示了“反欺凌海报”,孩子们观看海报后,踊跃分享自己对“拒绝欺凌”的理解,在轻松交流中为活动预热,也让“反欺凌”的种子悄然在心中萌芽。

“欺凌盲盒初体验”环节,社工拿出精心准备的“欺凌盲盒”,邀请学生依次抽取道具,描述“若遇到盲盒中的场景,自己会有怎样的感受”。这种新颖的形式巧妙化解了校园欺凌话题的敏感性,让孩子们敢于开口表达。随后,让孩子们集体观看了拒绝校园欺凌公益宣传片。在情感共鸣中,让“反对欺凌”的理念悄然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

“给同学取侮辱性绰号属于校园欺凌吗”“看到同学被欺负,默默走开是正确的做法吗”……“击鼓传花”知识小问答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社工背对孩子们播放音乐,“花朵”在孩子们手中快速传递,音乐停止时,持“花”学生需要回答与校园欺凌相关的问题,回答正确者可获得定制的小礼品。一个个贴近校园生活的问题,在“听觉+动作”的互动中强化了孩子们对校园欺凌的识别能力,也让现场始终充满欢声笑语。

知识科普环节,社工结合PPT讲解校园欺凌的含义,并详细介绍肢体欺凌、言语欺凌、社交欺凌、网络欺凌四种常见类型,让孩子们对“什么是校园欺凌”有了清晰认知。紧接着,通过自愿报名与随机选拔确定扮演者,模拟“收保护费”的真实欺凌场景,社工引导扮演者还原细节,其他学生则认真观察“角色的行为与情绪”。扮演结束后,孩子们分享“代入角色时的感受”,有人说“被孤立时觉得很孤单”,有人说“扮演欺凌者时才发现自己的行为会伤害别人”,沉浸式体验让反欺凌知识深深扎根在孩子们心中。

围绕“如何应对校园欺凌”这一话题,社工分场景教授实用技巧,结合真实案例进行动作示范,将抽象的“应对方法”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行为,并通过随机提问检验掌握情况,同时让孩子们一起诵读应对校园暴力口诀,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学懂、会用。

活动尾声,社工邀请孩子们进行一分钟演讲。孩子们纷纷走上前,有的分享活动中的收获,有的分享身边的欺凌事件。真挚的发言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情感表达的渠道,更让“不做欺凌者、不做受害者、不做旁观者”的理念深入人心。

西王智中心小学老师们纷纷表示,此次“拒校园欺凌 筑安全校园”安全教育活动,突破传统“说教式”教育局限,以留守儿童需求为导向,通过丰富的互动环节,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会识别校园欺凌、掌握应对方法,有效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市未保中心主任孙瑞卿表示,接下来,该中心将持续关注留守儿童实际需求,开展多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努力营造“零欺凌”的校园氛围,守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

记者 路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