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三农

千方百计保障粮食安全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10-18

平遥县宁固镇丰依村农机手驾驶履带式收割机抢收高粱,确保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本报通讯员 梁生仁 摄

祁县贾令镇启动秋粮保收行动,通过跨区域调运农机、建立烘干对接机制,多方联动打响秋粮保卫战。 本报通讯员 高丽娜 摄

昔阳县赵壁乡东平原村村民抢抓有利天气,抢收玉米。 本报记者 裴晓军 摄

太谷区履带式收割机加班加点开展助农行动。 本报通讯员 孙泰雁 摄

昔阳县东冶头镇东固壁村村民将红薯进行分拣、装袋。 本报通讯员 李鹏 郑晓飞 摄

昔阳县东冶头镇东固壁村村民将红薯进行分拣、装袋。 本报通讯员 李鹏 郑晓飞 摄

我市多措并举保障“三秋”生产有序推进

本报讯 (记者杨星宇 通讯员秦济民)近期的连续阴雨天气,给“三秋”生产带来严峻挑战。为最大程度降低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市以“抢”字当头、实干为要,统筹全市力量打响“三秋”生产攻坚战,全力保障秋粮颗粒归仓、秋种不误农时。

面对不利天气,市农业农村局第一时间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在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集中发布“三秋”生产“便民清单”,内容包括机收保障热线、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信息、烘干设备信息及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名录,方便有需求的农户就近联系调度,实现需求与服务精准对接。该局主要领导带队深入生产一线,实地查看秋粮成熟度、土壤墒情及烘干进度,现场解决农机调度、粮食晾晒等难题,推动各项抢收措施落实落地。

在市级统筹下,各县(区、市)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工作局面。介休市抓住降雨间歇,组织合作社用履带式收割机连夜抢收40余亩玉米,跨区域调配烘干设备支援汾阳市农户。太谷区派技术人员蹲点田间,精准对接机收与烘干需求。祁县、介休市积极引入外省履带式收割机,扩大抢收作业覆盖面。榆次区、平遥县、寿阳县、榆社县等地全面盘活农机资源,开足马力加快收割进度,确保秋粮“应收尽收、快收快烘”。

当前,市农业农村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与秋收进度,动态更新农机具、烘干设备等资源信息,持续畅通农户求助渠道,强化农机统筹调度与技术指导,做好粮食烘干存储服务保障,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保障农民切身利益。

祁县贾令镇

抢收抢烘抢晒 打响玉米保卫战

本报讯 连日来,祁县贾令镇抢抓降雨间隙,5万亩玉米陆续归仓,剩余7000余亩待收玉米因雨水影响抢收,农机陷车、霉变风险较大。

为此,贾令镇一方面对接上级协调了3台玉米收割机,破解传统农机“陷车”难题;另一方面组织党员干部实地摸排地块积水,为作业扫清障碍。动员组建“党员+农机专班+农技小分队”的抢收组合,抢抓晴好天气窗口推进收割。“往年雨天收这点粮得两天,今年有适配收割机,还有干部全程盯守,半天就收完了!”看着满车粮食,张晋忠难掩激动。

抢运的核心不仅要快还得保。贾令镇提前调配了15辆农用三轮车在“临时转运点”怠速待命,形成“机到车在”的衔接态势,玉米刚从收割机卸粮筒倾泻而出,党员、农户便迅速进入“撑袋—接粮—装车”流水线作业,确保粮食无落地、不沾泥。农机专班同步跟车检测玉米水分,按标准分类转运,水分超过25%的直送烘干基地,达标粮直运晒场储存,实现各环节零滞留。“雨天,玉米多放10分钟就多一分霉变风险,镇里这套模式,就是给粮食‘抢生机’!”现场农户望着驶离的转运车队,语气铿锵。

抢烘环节,东阳羽粮食深加工厂彻夜亮灯,2名技术员轮班值守,按“45℃排湿、38℃定干”标准精准控温,24小时即可将高湿玉米烘至安全水分,日均处理量超过150吨,为急晒玉米打通“绿色通道”。

与此同时,贾令镇13个行政村同步启动“全域晒秋”:党员干部率先腾出自家庭院,各村文化广场、村委会大院也改造为“集中晒粮点”,每个晒场均安排2名党员值守,定时翻晒、监测湿度,从源头杜绝返潮。

目前,贾令镇7000余亩待收玉米已实现颗粒归仓。

(郭坚)

昔阳县东冶头镇

雨过天晴抢收忙 红薯丰收底气足

本报讯 连日阴雨过后,昔阳县东冶头镇东固壁村的沙质红薯迎来丰收。田间地头,村民们利用晴好天气,弯腰刨挖、分拣装袋,一派热火朝天的抢收景象。

在村头的红薯地里,田垄之间,刚清理干净的红薯堆成小山。得益于独特的土壤条件和科学种植技术,持续多日的阴雨并未影响红薯品质与产量。村民李胜国抡起锄头轻轻刨开泥土,藏在地下的红薯渐渐显露轮廓,再伸手顺着薯根慢慢拔出,带着湿润泥土的红薯便跃出地面。“今年的红薯个头大,糖分足,这两天下雨一直没法子,趁这几天天好,大家都在抢收。”李胜国说道。

东固壁村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沙质土壤的天然优势让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薯种植大村。当地产出的红薯,凭借“淀粉足、蛋白高、糖分多、粉糯无筋有嚼劲”的独特口感,早已积累下良好的口碑,每到收获季,太原、阳泉等地的客商都会主动上门采购,产品常年供不应求。

远远望去,堆放的一颗颗裹着泥土的红薯,仿佛诉说着丰收的喜悦,洋溢着乡村振兴的蓬勃希望。(王晓贤)

消防科普到田间 丰收季节保安全

本报讯 (记者王菲)金秋时节,丰收正忙。连日来,我市各地消防宣传小分队积极行动,深入田间地头和村民家中,开展了一系列形式新颖、内容实用的秋收防火宣传活动,为繁忙的秋收筑起了一道坚实的消防安全“防火墙”。

“收割机必须配备灭火器、到正规加油站加油、严禁超负荷运行……”近日,寿阳县消防救援大队结合辖区秋收实际,组织宣传员走进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农机合作社等,开展秋收消防安全宣传活动,为秋收工作保驾护航。在松塔镇松塔村,宣传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村民面对面交流,针对秋收期间常见的火灾隐患,从秸秆堆放、农机使用、生活用火用电等方面,向村民详细讲解消防安全注意事项。

和顺县、祁县等地消防宣传员的身影也活跃在金色的田地间。他们结合近年秋收期间的典型火灾案例,用拉家常的方式,向村民们讲解焚烧秸秆、田间用火、农机操作不当等行为引发火灾的原因、特点与严重危害。通过开展“敲门入户”式精准服务,将消防安全知识直接送到村民家中,提醒广大村民自觉维护好消防安全,掌握秋收时节防火、使用灭火器的方法,灭火基本常识以及扑救初期火灾的方法,提高抗御火灾的能力。

开展秋收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引导村民将安全防护要求转化为日常农事操作习惯,为粮食保收工作构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下一步,晋中消防将持续深化“消防宣传进农村”活动,结合农时特点,创新宣传形式,扩大覆盖范围,为乡村振兴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