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时间:2025-10-30
金秋十月,沁源经济技术开发区内,200MW/100.8MWh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建设正酣。施工现场,工程车辆往来穿梭,建设者们紧张作业,升压站与综合办公楼主体框架已然成型,飞轮基础与化学储能区建设稳步推进。这座总投资8.5亿元的能源项目,正以昂扬姿态加速落地。

作为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的重点实践项目,该电站于2025年7月1日正式开工,计划2026年12月竣工,一期将建成100MW/50.4MWh混合储能系统,涵盖50MW/50MWh锂电池储能与50MW/0.4MWh飞轮储能两大核心板块,并配套建设220kV升压站及控制室、管理区等设施,总占地34.1亩。目前,飞轮基础已完成5个浇筑,化学储能区基础开挖与垫层浇筑全部完工,升压站和综合楼二次结构施工正有序开展,为后续设备安装奠定坚实基础。
项目最引人瞩目的亮点,是采用国内最先进的高转速大容量全磁悬浮飞轮储能与锂电池储能组合技术,构建起全国性能最强的一次调频系统。这种“毫秒级响应+大容量存储”的技术协同模式,完美弥补了单一储能技术的局限——飞轮储能以毫秒级速度平抑电网瞬时波动,犹如为电网装上“精准稳定器”;锂电池则依托高能量密度实现持续储能,堪称电网的“长效调节池”。两者协同运行,显著提升了电网调频的精度与运行稳定性。
在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导向下,该项目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尤为显著。投运后,预计年调频1500万MW·h、调峰1800万KWh,年产值可达1.2亿元。通过峰谷电价调节,既能减少电网峰荷时段的发电装机需求,降低电厂建设与燃料成本,又能提升电力系统效率,间接降低社会综合用电成本。同时,电站可对电力稳定性要求高的场景提供可靠备用电源,通过服务收费或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实现盈利。

“项目不仅是技术创新的示范,更是区域能源结构升级的引擎。”太岳混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高峰表示。电站将有效平抑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波动,为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扫清障碍,助力山西清洁能源占比提升。此外,项目建设与运维过程中还将带动储能设备研发、制造、运维等产业链发展,培育技术人才队伍,推动储能技术国产化和产业升级。
沁源200MW/100.8MWh共享储能电站目前整体进度已达40%,正加速推进建设。这不仅是对“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精准落地与生动实践,更以技术创新为笔、绿色发展为墨,为县域经济绿色转型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沁源融媒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