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财经

厚植优势 乘势竞发

——我市坚持因地制宜推进适度多元发展,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11-03

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   记者 程婧 摄 

消费品“以旧换新”,帮助大家换出了更加智能化、绿色化的品质生活;科技特派员来到田间地头,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文旅深度融合,让晋中文化出圈,旅游出彩……“十四五”期间,我市坚持因地制宜推进适度多元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提振消费 增强经济活力

“以旧换新”政策兑付进度跃居全省首位,拨付“以旧换新”补贴资金3.52亿元;布局打造“无限城”7×24小时都市生活能量场、引进京东奥莱等商业综合体;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消费体验……

今年以来,晋中的消费市场如同春日繁花般次第绽放,亮点纷呈的消费场景、持续释放的消费潜力,勾勒出一幅热气腾腾的繁荣画卷,让“消费马车”跑出加速度,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真金白银”的补贴政策,成为激活消费的“强心剂”。“补贴一出台,不少犹豫换车的客户立马拍板!”晋中东风本田4S店副总经理闫艳生的话道出了商户心声。汽车、家电、家居家装等重点领域的以旧换新,既让消费者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更撬动了消费升级,带动了相关行业投资与效益同步提升。

此外,我市通过趣味短视频、直观电子海报、主题宣传活动等多元形式广而告之,清晰的补贴流程、透明的兑付标准,让政策红利精准触达每一位消费者。

消费升级的背后,是消费场景的不断创新。在市城区龙湖大街,8栋简约现代的建筑格外吸睛——15米旋转LED球形巨幕流光溢彩,双面3D裸眼大屏震撼逼真,这里便是即将开业的“无限城”项目,专为满足多元消费需求而来。走进这座消费新地标,四季主题中庭搭配近百个科技艺术装置,让文化消费更具沉浸感;文创集市、特色餐饮与景观休闲区交织,解锁全方位休闲体验;智能母婴室、儿童安全定位系统加持的亲子业态,成为家庭客群的首选;电竞娱乐、网红餐饮等潮流业态,精准契合年轻人社交需求;苏宁MAX旗舰店、曲美智能家居等品牌入驻,为品质消费群体打造黑科技生活实景。

消费旺则经济兴。除了新场景的打造,我市消费市场更呈现出多点开花的态势:文化消费持续升温,首发经济热度不减,体育消费活力迸发,个性化、品质化消费需求不断涌现。我市始终立足“消费连民生、民生稳经济”的理念,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消费环境,让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推动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形成良性互动。

科技赋能 奏响发展强音

当科技的晨光轻柔地洒落在晋中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一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壮丽实践正激情上演。

秋末,走进太谷区绿能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一排排整齐的大棚映入眼帘。踏入暖融融的大棚,浓郁的菇香扑鼻而来。菌棒整齐排列,如云朵般的平菇从菌包中冒出,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忙着修剪、分类、采摘、摆棒、装筐,现场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多亏了黄超指导我们盖大棚、改进技术,现在在家门口一年最少能挣六七万元。”社员董继兰一边熟练采摘,一边笑着说道。

董继兰口中的黄超,是合作社负责人,也是农业科技特派员。他凭借食用菌专利技术和市场资源,带领大家共同致富。过去种地靠勤劳,如今靠勤劳、更要靠科技。让科技人员与农民面对面交流,实现专家与农民、科技与生产紧密对接,这是“十四五”以来,晋中科技部门聚焦市委“156”战略举措、打好“大学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平台则是集聚资源的“强磁场”与突破技术壁垒的“攻坚堡垒”。在晋中,8家省级重点创新平台如创新矩阵的“先锋部队”,去年以3亿元研发投入撬动21.56亿元直接经济效益。普丽环境公司建设的省技术创新中心,成功攻克煤矿瓦斯发电高温高空速脱硝剂技术,打破进口依赖,实现1.01亿元成果转化收入,成为平台赋能产业的典型范例。今年,晋中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推动多方“联姻”共建技术创新中心,让创新平台成为孕育科技硕果的“丰产田”。

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是创新生态的“血脉工程”。市科技局巧用金融之力、为企业搭建桥梁,织就融资担保“安全网”,促成贷款“精准滴灌”,绘就“金融活水润科创”的生动画面。

如今,晋中充分发挥山西大学城科教资源优势,深化校地、校企合作,众多协议签订,高校成果落地转化。科技之花在晋中大地绚丽绽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文旅融合 绘就“怡然”画卷

深秋时节,漫步于平遥古城的青石板路上,身着传统服饰的游客穿梭在古巷之间,与古朴的建筑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传统服饰旅拍,已然成为晋中文旅消费的新热点。仅在平遥古城,旅拍商家就超过了500家,吸纳了近4000名从业人员。这不仅仅是一门生意,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式。

作为晋商故里,晋中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这里拥有5539处不可移动文物、6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9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晋中文化璀璨的见证。特别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三块金字招牌”,让晋中文旅融合发展拥有了无可比拟的优势。

“十四五”以来,晋中市大力实施“156”战略举措,全力推动文旅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市委、市政府启动“双百”工程,以平遥古城为轴心,以晋商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为根基,精心打响“怡然见晋中”文旅新形象,推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太行山水艺术、休闲度假美食三大主题产品。自2024年8月推出以来,这一活动已接待游客700万人(次),其影响力和穿透力如同涟漪般持续扩散。

如今的晋中,以“怡然”为魂、“融合”为本,在创新驱动下,文旅体验不断升级。从单纯的观景到沉浸式入戏,平遥古城3D灯光秀以城墙为幕、历史为情节,带领观众穿越古今,感受岁月的沧桑与变迁;祁县“王维水墨诗国小镇”将王维数字人项目与文旅体验深度融合,形成了全天候的消费场景,让游客无论何时都能沉浸在诗意的氛围中。从短暂打卡到长久驻留,榆社云竹湖景区推出的亲水度假项目,让游客与湖水亲密接触;和顺走马槽成为观赏太行美景的绝佳之地,让人流连忘返。

农文旅融合等新业态也如雨后春笋般活力涌动。左权县泽城村积极发展写生、核桃等产业,挂牌“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寿阳县燕州小镇的休闲农场、草莓大棚与自然风光相互映衬,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体验田园生活;榆次“怡然青年广场”多业态联动,点燃了盛夏夜晚的激情……

因地制宜,多元发展。展望未来,晋中凭借文旅融合的独特魅力、对外开放的广阔胸怀、科技创新的澎湃动力,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铸就新的辉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记者 张凯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