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经济网时间:2025-11-18
本报太原11月17日讯(记者 王佳丽)“十四五”期间,我省在顶层设计、平台建设、技术攻关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强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省级研发投入约50亿元,建成80余家省级以上能源科技创新平台,开展有组织的重大科技攻关,产出了一批高价值科技创新成果,有力支撑了我省能源转型。
向智而行,科技支撑增产保供。聚焦煤炭安全高效开采,自主研发的“煤海蛟龙”掘进装备、大型露天矿智能电铲等“大国重器”实现行业领跑,充填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推广示范,产业链供应链关键技术和装备实力得到提升。
向新而行,科技推动产业升级。煤制油气、低碳烯烃合成等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国际领先,潞安化工煤制油产量突破100万吨,系列煤基合成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晋华炉”解决了“三高”煤气化难题,同类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
向绿而行,科技引领绿色转型。首个规模化新能源系统在南极秦岭站投运使用,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完成并网测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技术迈上新台阶,钠离子电池、全钒液流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实现产业化。